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也谈动趋式的产生
被引量: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也谈动趋式的产生魏丽君关于动趋式的产生,学术界讨论不多。基本观点有三种:其一,认为动趋式“产生于先秦”①。其二,认为“南北朝可肯定趋向补语已形成”。②其三,唐五代时期动趋式才形成③那么究竟哪一种观点更符合客观实际呢?本文将通过实例分析,略谈管见。“动...
作者
魏丽君
机构地区
上海复旦大学中文系
出处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44-45,共2页
Research in Ancient Chinese Language
关键词
动趋式
趋向动词
补充成分
世说新语
《汉书·五行志》
汉语历史语法
支配宾语
动补式
句法关系
语义关系
分类号
H1 [语言文字—汉语]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51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12
同被引文献
51
1
古川裕.
现代汉语的“中动语态句式”——语态变换的句法实现和词法实现[J]
.汉语学报,2005(2):22-32.
被引量:41
2
陆俭明.
关于“去+vp”和“vp+去”句式[J]
.语言教学与研究,1985(4):18-33.
被引量:48
3
吴洁敏.
谈谈非谓语动词“起来”[J]
.语言教学与研究,1984(2):27-38.
被引量:23
4
宋玉柱.
说“起来”及与之有关的一种句式[J]
.语言教学与研究,1980(1):16-21.
被引量:17
5
刘子瑜.
敦煌变文中的三种动补式[J]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21(3):58-68.
被引量:5
6
孙俊.
谈谈以“去”构成的连动句[J]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1998,20(2):70-74.
被引量:7
7
曹宏.
论中动句的层次结构和语法关系[J]
.语言教学与研究,2004(5):42-52.
被引量:49
8
曹宏.
论中动句的句法构造特点[J]
.世界汉语教学,2004,18(3):38-48.
被引量:71
9
魏兆惠.
论两汉时期趋向连动式向动趋式的发展[J]
.语言研究,2005,25(1):109-112.
被引量:10
10
高兴刚.
空算子与中间结构[J]
.现代外语,2000,23(2):125-136.
被引量:21
引证文献
4
1
贺洁.
“VP+来”中“来”的历时考察[J]
.语文学刊(高等教育版),2009(5):68-70.
2
马克冬.
《搜神记》动趋式述补结构研究[J]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8(3):111-114.
被引量:1
3
贺洁.
“VP+来/去”虚化历程之比较探析[J]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9,25(10):86-88.
被引量:1
4
蔡淑美.
汉语中动句的研究现状和发展空间[J]
.汉语学习,2013(5):78-87.
被引量:10
二级引证文献
12
1
蔡淑美,施春宏.
中动句的形义关系、构造机制和层级系统——基于跨语言比较的视角[J]
.外国语,2023,46(6):33-44.
被引量:1
2
吴洲欣.
跨语言视角下的汉语中动结构表达[J]
.汉字文化,2023(23):4-6.
3
林涛.
“我拿来了”歧义结构的多元探讨[J]
.文学教育,2010(15):140-141.
4
张薇薇.
《搜神记》的主要版本流传及研究概览[J]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2):64-67.
被引量:1
5
付岩,陈宗利.
汉语中动结构的界定及其范畴[J]
.外语研究,2017,34(2):30-35.
被引量:7
6
吴怀成.
汉语需要中动范畴吗[J]
.汉语学习,2020(3):56-67.
被引量:9
7
杨作玲.
也谈中动结构“NP受+V起来+AP”的形成过程[J]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43(3):104-107.
8
董成如.
也谈汉语中动句的句法语义特征及相关问题[J]
.当代语言学,2021,23(4):555-573.
被引量:2
9
贾倩.
“NP+V上去+AP”格式句法结构分析[J]
.现代语文,2021(8):53-59.
10
张巨武.
基于“NP+V起来+AP”句型的汉语中动结构考证[J]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26(4):71-77.
1
谢永玲.
古汉语特殊动宾关系的辨识[J]
.北京印刷学院学报,1998(2):55-58.
2
涂光禄.
贵阳方言动词的体貌、情态、状态格式[J]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15(4):79-83.
被引量:12
3
张家茂.
苏州方言中的“V快哉”[J]
.语言研究,1985,5(2):105-107.
被引量:4
4
宋玮.
古汉语为动用法浅析[J]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1994(S3):44-45.
被引量:1
5
周广新.
特殊的动宾关系[J]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2):77-78.
6
王衍军.
《醒世姻缘传》中的[VC了]式能性述补结构[J]
.方言,2011,33(3):284-286.
被引量:4
7
李广富.
初中英语中动名词的用法[J]
.中学生英语(下旬刊),2014,0(12):16-17.
8
郝维平.
上古汉语的“所”字新探[J]
.古汉语研究,1996(2):36-40.
被引量:6
9
赵宇瑞.
特殊动宾结构的翻译技巧[J]
.语数外学习(高考语文),2009(12):21-22.
10
郑贻青.
黎语的形补词组[J]
.民族语文,1984(1):43-45.
被引量:3
古汉语研究
1996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