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瓦格纳艺术思想和艺术实践的统一性
被引量:
12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论瓦格纳艺术思想和艺术实践的统一性姚亚平引在西方音乐历史上,瓦格纳一直是一个众说纷纭、被认为充满矛盾的历史人物。瓦格纳的扑朔迷离恐怕在很大程度上应归结于作曲家的瓦格纳和理论家的瓦格纳彼此难容,然而又集两者为一身的缘故。在十九世纪中叶的西方音乐界,瓦格...
作者
姚亚平
机构地区
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
出处
《中国音乐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85-96,共12页
Musicology in China
关键词
瓦格纳
标题音乐
绝对音乐
浪漫主义音乐
艺术思想
艺术实践
戏剧
贝多芬
特里斯坦
主导动机
分类号
J60 [艺术—音乐]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33
引证文献
12
二级引证文献
7
同被引文献
33
1
马志飞.
瓦格纳:20世纪音乐的曙光[J]
.艺术探索,2004,18(6):28-30.
被引量:2
2
车新春.
瓦格纳的整体艺术观念——以浪漫主义歌剧《罗恩格林》为例[J]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8(S4):122-124.
被引量:2
3
戴定澄.
“爱与死”的悲剧的前奏——瓦格纳“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前奏曲评析[J]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1998(3):72-78.
被引量:6
4
胡向阳.
“漂浮”的属和弦与调性的“黑洞”──瓦格纳《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序曲的和声分析[J]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1995(1):69-72.
被引量:8
5
于润洋.
歌剧《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前奏曲与终曲的音乐学分析(上)[J]
.音乐研究,1993(1):41-55.
被引量:84
6
蒋一民.
关于绝对音乐思想的再认识问题[J]
.人民音乐,1988(1):24-26.
被引量:2
7
鲍元恺.
瓦格纳的艺术道路——纪念理查·瓦格纳逝世一百周年[J]
.人民音乐,1983(2):48-50.
被引量:4
8
姜岳斌.
尼伯龙根神话:黑格尔的误读与瓦格纳的扭曲——兼论西格弗里的形象在德国文化中的异变[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43(4):130-136.
被引量:5
9
胡天虹.
论瓦格纳的哲学思想与歌剧创作——兼论瓦格纳的艺术人生观[J]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04,22(3):44-49.
被引量:10
10
陈芸.
论威尔第与瓦格纳歌剧创作的价值趋向之差异[J]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4,23(4):82-85.
被引量:8
引证文献
12
1
陈咏韵.
论《特里斯坦和伊索尔德》前奏曲的结构形态[J]
.音乐探索,2001(1):72-76.
被引量:1
2
闫铮.
论瓦格纳歌剧的英雄质素——以《尼伯龙根的指环》为例[J]
.雁北师范学院学报,2006,22(4):96-98.
被引量:2
3
彭孟.
瓦格纳的乐剧概述[J]
.歌海,2010(2):85-87.
4
周明昆.
浪漫主义晚期德奥音乐中的“反瓦格纳派”[J]
.黄河之声,2011(12):124-125.
5
李婵,田可文.
瓦格纳乐剧脚本中的悲剧性[J]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2,30(1):133-137.
被引量:1
6
周凌霄.
探寻瓦格纳歌剧“交响化创作思维”在序曲中的体现——对《罗恩格林》第一幕前奏曲的分析[J]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13(4):84-88.
被引量:1
7
李明月.
那里是否存有“罅隙”?——针对《齐格弗里德葬礼进行曲》主导动机相关问题的探讨[J]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13(4):105-108.
被引量:1
8
欧阳宜文.
20世纪西方“绝对音乐”观念的消解[J]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6(1):81-84.
9
郭鑫.
浅析歌剧《汤豪塞》的艺术特征[J]
.艺术教育,2015(8):175-175.
10
刘智强.
神奇“指环”与悲剧爱情--《尼伯龙根的指环》解析[J]
.歌剧,2016,0(7):92-94.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7
1
司徒尚纪,李爱军.
区域军事文化及其景观研究进展[J]
.热带地理,2008,28(4):388-393.
被引量:4
2
李明月.
“献祭”之隐喻——《众神的黄昏》终场的多层声音与多重感知[J]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3,31(4):26-30.
3
鲁瑶.
时间悬停之处——从瓦格纳乐剧《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前奏曲的“渴望动机”说起[J]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13(4):89-94.
被引量:2
4
路广宏.
中央歌剧院版《汤豪舍》的特点与意义透视——以中国歌剧演员的独唱能力为着眼点[J]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7(8):210-211.
5
王骏星.
悲剧中诞生出的《尼伯龙根指环》[J]
.戏剧之家,2017(14):71-71.
6
王希翀.
文学叙事中音乐元素及其情感序列构建——以哈代小说为例[J]
.山东外语教学,2020,41(4):91-100.
被引量:4
7
袁利军.
武汉音乐学院西方音乐史专业的学术传统与特色——撰于武音音乐学系建系35周年之际[J]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21(4):77-87.
1
任海杰.
是马勒的“整个世界”,还是西贝柳斯的“绝对音乐”[J]
.小演奏家,2013(3):31-31.
2
吴格妮.
浅析“绝对音乐”及其历史渊源[J]
.音乐时空,2013,0(4X):192-192.
3
江音.
严肃音乐走出低谷的重要探索——有感于“微型标题音乐会”的即将举行[J]
.北方音乐,1995,18(5):22-25.
4
绝对音乐[J]
.中小学音乐教育,2014,2(6):52-52.
5
W.布格特,B.福乐,马东风.
论乐思的来源[J]
.人民音乐,1993(7):19-21.
6
巩小强.
对于黄自音乐美学想的再认识[J]
.人民音乐,1988(6):12-15.
被引量:5
7
列奥·特莱特勒,杨燕迪.
关于音乐意义的论辩[J]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1997(1):30-34.
被引量:5
8
唐昊亮.
“绝对音乐”与“标题音乐”间的美学纷争[J]
.剑南文学(经典教苑)(下),2013(4):163-163.
9
本期部分作者简介[J]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2,30(3).
10
汪涛.
瓦格纳与绝对音乐[J]
.中国音乐学,2014(4):133-139.
被引量:2
中国音乐学
1995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