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音乐考古测音研究的误区──铜鼓“双音”及其“生律法倾向”、“律制”研究评析
被引量:
3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音乐考古测音研究的误区──铜鼓“双音”及其“生律法倾向”、“律制”研究评析秦序前言铜鼓"双音"及有关推论的提出先秦青铜编钟每钟双音(每钟正、侧鼓部位可击发出两个不同的基频音,并运用于音乐实践)的规律被发现、揭示并得到学术界普遍承认之后不久,吴钊、李昆...
作者
秦序
机构地区
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
出处
《中国音乐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57-72,共16页
Musicology in China
关键词
音乐考古
研究评析
测音数据
文化类型
双音
音系网
铜鼓研究
音高
音程
侧鼓音
分类号
J611.1 [艺术—音乐]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4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8
同被引文献
14
1
冯文慈.
评黄翔鹏“‘九歌’是九声音列”说[J]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9(2):81-87.
被引量:14
2
王子初.
晋侯苏钟的音乐学研究[J]
.文物,1998(5):23-30.
被引量:34
3
李纯一.
关于正确分析音乐考古材料的一些问题[J]
.音乐研究,1986(1):10-12.
被引量:7
4
韩宝强,刘一青,赵文娟.
曾侯乙编钟音高再测量兼及测音工作规范问题[J]
.中国音乐学,1999(3):99-110.
被引量:11
5
王洪军.
出土东周中原体系青铜编钟概况[J]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1998(2):83-90.
被引量:6
6
郑荣达.
曾侯乙编钟复制的音律定位研究[J]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1998(3):30-34.
被引量:9
7
王红星.
谈实物史料的鉴别和运用[J]
.江汉考古,1997(2):67-72.
被引量:2
8
王子初.
音乐测音研究中的主观因素分析[J]
.音乐研究,1992(3):88-92.
被引量:6
9
蒋廷瑜.
西林铜鼓墓与汉代句町国[J]
.考古,1982(2):198-203.
被引量:25
10
赵世纲.
淅川楚墓王孙诰钟的分析[J]
.江汉考古,1986(3):45-57.
被引量:10
引证文献
3
1
王洪军.
测音数据在编钟律制研究中的可信度分析[J]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05(2):53-60.
被引量:4
2
邵晓洁.
论音乐实物史料的甄别与使用——兼谈《中国音乐文物大系》之相关问题[J]
.中国音乐,2010(3):23-28.
被引量:3
3
刘金喜.
从古代铜鼓类型分期看广西铜鼓乐之衍变——成熟期铜鼓乐[J]
.中国民族博览,2019,0(6):120-122.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8
1
熊乾琳.
浅析编钟音律分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建水县文庙编钟音律分析为例[J]
.民族音乐,2020(4):16-18.
2
方建军.
出土乐器测音研究的几个问题[J]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08(4):94-98.
被引量:1
3
张翔.
随州擂鼓墩二号墓编钟的调音问题(2)[J]
.乐器,2014(5):18-20.
4
傅丽.
湖北音乐文物资料的梳理与探讨[J]
.歌海,2016(4):71-75.
5
王碧瑜.
近五年来我国古代音乐史学史研究现状[J]
.大众文艺(学术版),2017(11):150-151.
6
宋克宾.
曾侯乙编钟测音数据不能反映律制倾向——“基-角”“曾-基”音程与两种律制大三度的再比较[J]
.中国音乐,2021(5):174-179.
被引量:2
7
江唯.
铜鼓乐文化在高职院校音乐教育传承中的现状与对策[J]
.艺术评鉴,2022(8):87-90.
被引量:1
8
郭月琼.
从“物”的视角谈博物馆展览的构筑——以“声声慢心弦动——福建古代音乐文物展”为例[J]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23(1):126-132.
1
陈应时.
评“复合律制”[J]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1996(2):5-13.
被引量:11
2
陈自明,张雷.
丰富多彩的世界民族音系[J]
.中国音乐教育,1997,0(4):22-23.
3
李昆璞.
二十世纪美术钩沉·李昆璞[J]
.国画家,2009(1):26-27.
4
赵云.
当代中国钢琴艺术理论研究评析[J]
.音乐创作,2013(1):119-121.
被引量:2
5
关德富.
论吕也厚的舞台美术设计[J]
.戏剧文学,1998(6):61-65.
被引量:1
6
洛秦.
从声响走向音响——中国古代钟的音乐听觉审美意识探寻[J]
.文艺研究,1988(5):174-175.
7
黄钢.
山东柳腔“悲调”音阶的音高测定及其律制[J]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1997(1):27-32.
被引量:1
8
王海霞.
关于东北少数民族音乐教育发展的研究述略——以传承本民族音乐文化为中心[J]
.北方文学(中),2012(11):185-185.
9
陈欣.
曾侯乙编钟与兴山三音歌关系之测音研究[J]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09(1):61-66.
被引量:5
10
俞晓.
声音也有表情[J]
.当代电影,2003(6):19-21.
中国音乐学
1995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