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古汉语“词类活用”说献疑
被引量: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古汉语“词类活用”说献疑赵宗乙“词类活用”理论最早是陈承泽先生于1922年在他的《国文法草创师专门系统地论述出来的。嗣后的七十多年,举凡古汉语语法著作,几乎没有例外地对这一理论和现象加以补充、阐发和论定。然而我们用陈先生提出的“说明的,非创造的”,“...
作者
赵宗乙
机构地区
黑龙江省黑河师专中文系
出处
《北方论丛》
CSSCI
1995年第5期82-86,共5页
The Northern Forum
关键词
词类活用
形容词
古汉语
《古代汉语》
意动用法
名词活用
词的使动用法
郭锡良
《说文》
动词用法
分类号
H042 [语言文字—语言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39
引证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10
同被引文献
39
1
白平,王定秀.
“词类活用”问题之我见[J]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22(3):53-55.
被引量:11
2
张劲秋.
“词类活用”说之再认识[J]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22(5):86-91.
被引量:13
3
唐启运.
古汉语词类活用研究中的一些问题[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3):83-92.
被引量:5
4
吴剑平.
关于古代汉语词类活用的思考[J]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23(3):38-40.
被引量:4
5
王启龙.
带宾形容词的统计分析[J]
.语言教学与研究,1995(2):48-52.
被引量:13
6
高守纲.
关于词类活用问题的再认识[J]
.古汉语研究,1991(4):51-56.
被引量:9
7
高守纲,邓明.
词类活用辨惑[J]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9(3):72-76.
被引量:7
8
范晓.
关于形容词带宾语问题[J]
.汉语学习,1983(5):1-10.
被引量:21
9
许德楠,董浩.
谈形容词带宾语的几个问题[J]
.语言教学与研究,1980(3):45-50.
被引量:13
10
张伯江.
词类活用的功能解释[J]
.中国语文,1994(5):339-346.
被引量:225
引证文献
6
1
汪强.
“词类活用”质疑[J]
.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9(4):58-61.
2
宋煜.
“词类活用”产生的动因及其发展趋势再探讨[J]
.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8,23(1):89-90.
被引量:3
3
池昌海.
《左传》名词“活用”情况的调查与分析[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39(3):140-148.
被引量:2
4
李雪冰.
古代汉语词类活用的演变及其存在的问题[J]
.阅读与鉴赏(中旬),2011(3):12-20.
被引量:2
5
车小雯.
古代汉语“词类活用”的研究综述[J]
.文学教育,2019,0(21):7-9.
被引量:3
6
王春辉.
古代汉语中名词活用作动词的特点探究[J]
.文学教育,2020,0(3):10-12.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0
1
谢文乾.
从《论衡》看古汉语词类活用产生的原因[J]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2(5):51-54.
2
滕慧群.
浅论词类活用与转类的区别[J]
.毕节学院学报(综合版),2012,30(11):10-15.
被引量:2
3
孙秀梅.
初中语文词类活用的问题研究[J]
.课外语文(下),2015,0(6):179-179.
4
廖映红.
浅析现代汉语的名词活用及其修辞效果[J]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6,31(7):45-48.
被引量:1
5
王丹.
以《战国策》为例浅谈“词类活用”与“词的兼类”的关系[J]
.陕西社会科学论丛,2011,2(2):90-91.
6
代宗艳.
《左传》名词活用研究[J]
.嘉应学院学报,2018,36(12):76-83.
7
周婵娟.
古代汉语词类活用的修辞效果探析[J]
.北方文学,2019,0(33):255-256.
8
肖涵,韦储学.
“语法—语义—语用”三平面视阈下的《孟子》英译研究[J]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20(19):36-39.
9
王苡涵.
《论语》单音节动词的引申与词类活用[J]
.今古文创,2024(35):122-126.
10
张娟.
古代汉语词类活用问题探究[J]
.中国民族博览,2024(12):225-227.
1
彭开秀.
从古汉语词类活用看语法与修辞的关系[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3):246-247.
被引量:2
2
罗竹莲.
词类活用与词的兼类论析[J]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2):96-99.
被引量:10
3
周建成,何松山.
“为(wèi)动用法”和“为(wéi)动用法”[J]
.阅读与写作,2000(6):33-34.
4
谢文乾.
从《论衡》看古汉语词类活用产生的原因[J]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2(5):51-54.
5
高志佩.
古汉语词类活用中的“使动”、“意动”说献疑[J]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88,1(2):64-72.
被引量:1
6
付开平.
关于古汉语词类活用说的再认识[J]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26(1):31-33.
被引量:1
7
谢序华.
古汉语“词类活用说”应该取消[J]
.怀化学院学报,2009,28(12):98-101.
8
李轶坤.
从古汉语的词类活用看语法与修辞的关系[J]
.语文建设,2014,0(06Z):70-71.
被引量:3
9
麻彩霞.
古今汉语词类活用比较[J]
.汉字文化,2008(1):41-43.
被引量:3
10
刘廷章.
翻译教学改革的初步设想[J]
.中国俄语教学,1994,13(1):52-54.
被引量:8
北方论丛
1995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