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国际观察》
1994年第6期10-12,共3页
International Review
同被引文献10
-
1郭道晖.多元社会中法的本质与功能——第二次亚洲法哲学大会述评[J].中外法学,1999,11(3):101-107. 被引量:47
-
2朱光烈.搅拌机效应与未来文化猜想──兼评“亚洲价值”论[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1996,21(3):9-19. 被引量:8
-
3赵永植.东亚地区的发展问题略谈[J].齐鲁学刊,1994(6):64-65. 被引量:2
-
4安文,陈奉林.儒教伦理与东亚国家的现代化[J].外国问题研究,1994(4):44-48. 被引量:2
-
5王会昌.东亚经济发展的文化地理学分析[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28(2):249-254. 被引量:2
-
6杨明,张伟.个人主义:西方文化的核心价值观[J].南京社会科学,2007(4):38-44. 被引量:60
-
7(美)劳埃德·雷诺兹(L.G.Reynolds)著,马宾.宏观经济学分析和政策[M]商务印书馆,1983.
-
8程明.东亚模式的魅力[J].战略与管理,1994(2):18-27. 被引量:1
-
9张锐智.东亚国家将儒家和谐观与现代法治相融合的经验及启示——以日本、韩国为例[J].法律文化研究,2010(1):226-238. 被引量:1
-
10刘兴华.地区认同与东亚地区主义[J].现代国际关系,2004(5):18-22. 被引量:40
-
1韩少功.国境的这边和那边[J].天涯,1999,0(6):12-18. 被引量:1
-
2若宫启文.战后政治中的“亚洲意识”[J].国外社会科学,1995(9):38-39.
-
3刘晗.亚洲人的新亚洲意识[J].社会观察,2006(8):59-60.
-
4张如海.试析冷战后中国在美国对外战略中的地位[J].和平与发展,1996(3):44-47.
-
5张滨阳.“阳光”能否照长久[J].世界知识,1999(18):28-29.
-
6程林胜.精通的目的全在于运用[J].党政论坛,1997(7):22-22.
-
7金泳三关于全球化的讲话[J].当代韩国,1995(2):1-2. 被引量:1
-
8周绍雪.美国的实力与单极世界[J].新东方,2009(10):51-55.
-
9李芸.“亚洲意识”的文化论述和历史渊源[J].新闻爱好者(下半月),2010(2):12-13.
-
10P.阿尔芒,K.雷伯格博士.欧盟冷战后时代的新式预备役[J].外国军事学术,2004,0(11):64-6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