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主体的定位与协合功能──评新历史主义的理论基础
被引量:
2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主体的定位与协合功能──评新历史主义的理论基础杨正润新历史主义的出现,在英美学术界引起了巨大的震动,而且其影响迅速超越了学术界的范围,成为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思想界的一件大事。一位美国学者曾经对此做出颇为生动的描述:新历史主义威胁着这个半修道院式的...
作者
杨正润
出处
《文艺理论与批评》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112-122,共11页
Theory and Criticism of Literature and Art
关键词
新历史主义
莎士比亚
理论基础
旧历史主义
马克思主义
文艺复兴时期
创作主体
历史唯物主义
协合
《刽子手之歌》
分类号
I0 [文学—文学理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26
引证文献
21
二级引证文献
43
同被引文献
126
1
张进,刘雪芹.
论新历史主义的读者接受观念[J]
.外国文学研究,2003,25(4):123-128.
被引量:4
2
王岳川.
新历史主义的理论盲区[J]
.广东社会科学,1999(4):103-108.
被引量:15
3
王岳川.
重写文学史与新历史精神[J]
.当代作家评论,1999(6):26-32.
被引量:31
4
陈光明.
《她们的眼睛望着上帝》:一部反映性别歧视的黑人小说[J]
.外国文学,1997(6):57-61.
被引量:3
5
吴声雷.
论新历史主义小说[J]
.小说评论,1994(4):66-68.
被引量:8
6
盛宁.
历史·文本·意识形态——新历史主义的文化批评和文学批评刍议[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30(5):18-27.
被引量:36
7
徐贲.
新历史主义批评和文艺复兴文学研究[J]
.文艺研究,1993(3):94-104.
被引量:21
8
王岳川.
新历史主义的文化诗学[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34(3):23-31.
被引量:74
9
刘森林,曾祖红.
新历史主义的文学观[J]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7,15(1):69-75.
被引量:3
10
韩毓海.
“民间社会叙事”的失败与张爱玲小说的意识形态性[J]
.人文杂志,1996(3):103-110.
被引量:11
引证文献
21
1
韩晓华.
从新历史主义角度分析《弗洛斯河上的磨坊》[J]
.美与时代(美学)(下),2004(11):95-96.
被引量:1
2
刘丽霞.
从《哈姆雷特》看新历史主义的协合观[J]
.广西社会科学,2005(3):118-120.
被引量:1
3
李天福.
论新历史主义小说的文化思想走向[J]
.求索,2008(8):174-177.
被引量:3
4
温德民.
“相识”未必能“相知”——“新历史小说”与“新历史主义”关系辨[J]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9,30(1):80-83.
5
张丽莹,于江.
论《他们眼望上苍》中赫斯顿的“协合”[J]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6):141-144.
被引量:2
6
梁庆标.
自我意识与身份:自传研究的新视角[J]
.宁夏社会科学,2010(1):156-159.
被引量:15
7
张勇,彭在钦.
“历史”的变革与“主体”的浮现——“新历史”小说创作的再认识[J]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3(1):36-40.
8
刘萍.
历史与文本——论新历史主义文论的历史观[J]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5(1):143-145.
被引量:4
9
赵琨.
动态的辩证法——新历史主义批评策略的有效性与贫弱[J]
.绥化学院学报,2012,32(1):154-158.
10
范永康.
新历史主义的文本政治学[J]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2,31(1):32-36.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43
1
增宝当周.
多卡夏仲·策仁旺杰自传中的自我形塑与话语意指[J]
.西藏研究,2020(3):143-150.
2
张丽,刘念.
互文叙事与感官重塑:融媒体时代的新闻文本特征[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1,43(9):91-97.
被引量:12
3
赵洪娟,孙志祥.
论新历史主义之“新”[J]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2(3):82-84.
4
曹书文,郭昕晖.
当代家族小说的历史书写[J]
.河南社会科学,2006,14(3):101-104.
被引量:4
5
唐宇.
新历史小说:定义、理论背景及文学渊源[J]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3):77-81.
被引量:6
6
马友平.
新历史主义小说创作的文化审视[J]
.文艺争鸣,2007(10):143-148.
被引量:10
7
于永顺,张洋.
新世纪以来新历史主义在中国的接受与建构走向[J]
.艺术广角,2007(5):10-15.
被引量:1
8
李天福.
论新历史主义小说的文化思想走向[J]
.求索,2008(8):174-177.
被引量:3
9
孙杨,赵翠玲.
论玛吉女性主义的消亡[J]
.科技致富向导,2011(6):37-37.
10
李柳莹.
文化诗学的重划疆界与整体性研究[J]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2):85-88.
1
窦庆兰.
尼科尔——男性作家笔下悲哀的“第二性”——从《刽子手之歌》看诺曼·梅勒的创作意识[J]
.辽宁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5):76-79.
2
石雅芳.
论《刽子手之歌》中的作者不在场[J]
.外国文学研究,2005,27(4):44-51.
被引量:2
3
邹惠玲,王平.
加里·吉尔摩:诺曼·梅勒笔下的又一个“白色黑鬼”形象[J]
.当代外国文学,2000,21(2):150-155.
被引量:2
4
张江彩.
历史与虚构的悖论——诺曼·梅勒传记小说《刽子手之歌》再解读[J]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27(1):114-117.
被引量:1
5
张素珍.
生命的呼唤——读梅勒的《黑夜大军》和《刽子手之歌》[J]
.外国文学研究,2002,24(3):66-71.
被引量:4
6
张芬.
《刽子手之歌》中的视角策略[J]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4,34(2):69-71.
7
窦庆兰.
《刽子手之歌》中“刽子手”的双重含义解读[J]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4):154-157.
8
唐宏.
《刽子手之歌》的“美国存在主义”主题剖析[J]
.学术交流,2003(12):168-170.
被引量:1
9
张芬.
《刽子手之歌》为谁而唱[J]
.江苏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9(4):100-102.
10
张旭东.
从“资产阶级世纪”中苏醒[J]
.读书,1998,0(11):29-39.
被引量:11
文艺理论与批评
1994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