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艳阳天》重版感言
被引量:
3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艳阳天》重版感言(加拿大)嘉陵提起我与浩然先生的名著《艳阳天》这一部长篇小说的一段渊缘,自1974年我初读此书以迄今比前后盖已相距有20年之久了。在1974年到1976年之间,我曾把这部百万字以上的巨著前后阅读了三遍,并发表过三篇与此巨著有关的文章...
作者
嘉陵
出处
《文艺理论与批评》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101-106,共6页
Theory and Criticism of Literature and Art
关键词
艳阳天
长篇小说
中国古典诗歌
兴发感动
自传体
作品
接受美学
创作生命
感发生命
文化大革命
分类号
I207.425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6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5
同被引文献
16
1
程光炜.
“四次文代会”与1979年的多重接受[J]
.花城,2008(1):192-201.
被引量:12
2
从维熙.
梦里梦外忆浩然[J]
.上海文学,2012(3):59-65.
被引量:1
3
雷达.
旧轨与新机的缠结——从《苍生》返观浩然的创作道路[J]
.文学评论,1988(1):23-32.
被引量:22
4
雷达.
浩然,“十七年文学”的最后一个歌者[J]
.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2008,0(4):145-147.
被引量:3
5
焦国标.
您应该写的是忏悔录[J]
.文学自由谈,1998,0(6):22-25.
被引量:3
6
李杨,昌切,孙绍振,南帆,徐岱,郑家建,毛丹武.
中国当代文学史史学观念笔谈[J]
.文学评论,2001(2):5-7.
被引量:46
7
任南南.
历史的浮标——新时期初期“浩然重评”现象的再评价[J]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0(6):3-9.
被引量:4
8
程光炜.
我们这代人的文学教育——由此想到小说家浩然[J]
.南方文坛,2008(4):34-36.
被引量:12
9
阎浩岗.
论《红旗谱》的日常生活描写[J]
.文学评论,2008(4):189-193.
被引量:8
10
他的运气为何这么好?[J]
.文学自由谈,1999,0(5):87-90.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3
1
阎浩岗.
现当代文学史写作的文学视角与历史化态度[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9(3):6-14.
被引量:2
2
邵部.
浩然的性格及文学观——由一次文人聚会谈起[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8(7):197-215.
被引量:2
3
张志平.
“争议浩然”现象探析[J]
.扬子江文学评论,2021(3):36-43.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5
1
颜水生.
论当代“历史化”思潮及其反思[J]
.南方文坛,2011(2):20-23.
被引量:6
2
阎浩岗.
评王卫平等著《中国当代文学价值评估体系的重建与文学价值论》[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8(9):243-247.
3
贺仲明.
赵树理与浩然:农民审美的两种形态及命运[J]
.文艺争鸣,2022(2):50-55.
4
贺仲明.
赵树理与浩然:农民审美的两种形态及命运[J]
.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22(10):160-166.
5
廖斌.
当代乡土小说的“中国经验”书写研究[J]
.社会科学动态,2023(9):56-64.
1
叶嘉莹.
古诗字的字音,你都读对了吗?[J]
.意林文汇,2016,0(22):26-31.
2
李子白.
读《古炉》杂记[J]
.延河,2011(7):189-192.
3
林东进.
欢语中隐悲愤 倜傥内寓真情──试看诗词中感发生命的一种方式[J]
.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1):24-26.
4
王鹏程.
怕君着眼未分明——关于叶嘉莹先生的《艳阳天》研究[J]
.粤海风,2012(2):39-45.
被引量:1
5
来华强.
论诗的感发生命和感发力量[J]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3(5):47-49.
6
叶嘉莹.
感发生命的召唤[J]
.长城,2000(1):146-155.
7
沈秉和.
解悟“感发生命”——沈秉和致叶嘉莹书信二通[J]
.长城,2002,0(1):173-174.
8
郑新安.
试论优秀诗歌的感发力量[J]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6(5):53-55.
9
叶嘉莹.
中国古典诗歌之美感特质[J]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2(5):108-115.
被引量:9
10
刘艳萍.
对传统批评的继承与超越——叶嘉莹的诗歌批评[J]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9(2):99-103.
文艺理论与批评
1994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