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海明威的追求与使命感
被引量:
3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海明威的追求与使命感陶洁提起海明威,人们想到的总是他所塑造的心灵受过创伤的年轻主人公和勇敢坚毅、永远不认输的斗牛士和渔夫,他倡导的“重压下的优雅风度”和“硬汉子”精神,还有他那简练的文字和含蓄的笔墨,尤其是他的“冰山”原则,但是,对于他如何出于执着的...
作者
陶洁
机构地区
北京大学
出处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15-20,共6页
Foreign Literature
关键词
海明威
菲茨杰拉德
《太阳照样升起》
年轻作家
斯泰因
海明威研究
舍伍德·安德森
行为准则
使命感
《老人与海》
分类号
I712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7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8
同被引文献
17
1
于冬云.
20世纪20年代美国商业消费文化与现代性的悖论——重读海明威的《太阳照样升起》[J]
.外国文学评论,2005(3):5-14.
被引量:13
2
马克思·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6:170.
3
海明威短篇小说全集(上)[Z].陈良延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5.
4
海明威.太阳照样升起[Z].赵静男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
5
海明威.永别了,武器[Z].程中瑞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2.
6
尼古拉·别尔加耶夫.人的奴役与自由[M].徐黎明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4.
7
辛格.海明威:一个巨人的生与死(第一章)[A].吴然.海明威评传[C].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7.
8
海明威.丧钟为谁而鸣[Z].程中瑞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2.
9
虞建华,等编著.美国文学的第二次繁荣[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3.
10
卡洛斯·贝克.海明威书信选[M].纽约:斯克勃纳,1981.
引证文献
3
1
何亦可.
迷惘之后太阳照常升起——论杰克体现的新教伦理传统[J]
.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26(4):61-65.
被引量:1
2
肖四新.
解救之途的追寻——论海明威创作的潜在主题[J]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24(1):42-46.
被引量:3
3
肖四新.
解救之途的追寻——论海明威创作的潜在主题[J]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2,18(6):37-41.
被引量:4
二级引证文献
8
1
宫军.
再谈桑提亚哥的英雄形象[J]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9(12):17-18.
被引量:1
2
辛云燕.
一个真正的硬汉——评海明威的《老人与海》[J]
.安阳大学学报(综合版),2004(1):100-101.
被引量:10
3
陈慧.
困境中的坚忍与优雅——两个硬汉形象对海明威精神的解读[J]
.理论界,2006(6):198-199.
被引量:3
4
杜荣芳.
《拳击家》的孤独主题[J]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9(2):199-200.
5
旷爱梅.
简论海明威《老人与海》的象征手法[J]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7(2):135-137.
被引量:7
6
张媛.
和土地失去联系的流亡者与漂泊者——《太阳照常升起》的杰克·巴恩斯分析[J]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7(6):55-60.
7
何月桂.
海明威短篇小说创作的叙事特征解读[J]
.明日风尚,2017,0(15):302-302.
8
吴起.
追求真爱的新女性——《太阳照常升起》中的勃莱特·阿施利形象初探[J]
.青年文学家,2009,0(19):20-20.
1
张素敏.
海明威:《老人与海》作品赏析[J]
.语文建设,2012(06X):24-25.
被引量:1
2
易乐湘.
海明威:死亡意识与个人仪式[J]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29(1):156-159.
被引量:1
3
姜岳斌,沈建青.
国内海明威研究述评[J]
.外国文学研究,1989,11(4):135-140.
被引量:15
4
郭颖,吴光辉.
海明威研究在日本[J]
.东吴学术,2013(1):141-149.
5
董衡巽.
海明威的艺术风格[J]
.文艺研究,1980(2):135-139.
被引量:19
6
石枚.
“第四届国际海明威讨论会”在波士顿举行[J]
.外国文学评论,1990(4):135-136.
7
邱平壤.
“双驼峰”态势:海明威在中国的接受[J]
.外国文学评论,1989(2):69-73.
8
刘荣强.
90年代国内海明威研究述评[J]
.国外文学,1999(3):29-34.
被引量:20
9
蒋亚林.
没有告别的分离[J]
.翠苑,2004(5):33-38.
10
刘更祥.
海明威研究综述[J]
.长沙电力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8(4):101-103.
被引量:3
外国文学
1994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