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南方人口》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40-44,共5页
South China Population
同被引文献51
-
1薛德升,陈文娟,侯启章.有关“乡村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等几个概念的辨析[J].城市问题,1998(1):14-16. 被引量:19
-
2肖海涛,田大山.交通发展战略与航空[J].自然辩证法通讯,1984,6(5):24-29. 被引量:1
-
3Adele C.Schwartz,孟昭文.发展中国家的飞机场:世界银行帮助提供资金和专业指导[J].科学与社会,1981(3):41-48. 被引量:1
-
4许学强,周春山.论珠江三角洲大都会区的形成[J].城市问题,1994(3):3-6. 被引量:62
-
5阎小培.近年来我国城市地理学主要研究领域的新进展[J].地理学报,1994,49(6):533-542. 被引量:33
-
6顾忠华.珠三角五大机场竞争与合作前景展望[J].特区经济,2005(2):56-57. 被引量:4
-
7阎小培.信息产业与世界城市体系[J].经济地理,1995,15(3):18-24. 被引量:25
-
8周一星.区域城镇体系规划应避免“就区域论区域”[J].城市规划,1996,20(2):14-17. 被引量:16
-
9许永昌.现代化民用航空体系与城市总体发展规划——试析民用航空三个组成部分的均衡发展和大、中、小机场的合理配置[J].民用飞机设计与研究,1996(2):30-37. 被引量:2
-
10张越,胡华清.区域多机场系统整合运营模式研究(一)[J].民航管理,2007(1):41-45.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30
-
1林先扬,陈忠暖.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经济整合模式及策略研究[J].经济前沿,2003(3):32-34. 被引量:3
-
2段晶晶,戴俊杰.新时期的城镇体系规划理论[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7(S1):67-68. 被引量:1
-
3叶玉瑶,张虹鸥,罗晓云,李斌.中外城镇群体空间研究进展与评述[J].城市规划,2005,29(4):83-88. 被引量:17
-
4赵西君,刘科伟.集聚—碎化理论在城镇密集区城镇体系规划中的应用——以关中陇海沿线城镇密集区为例[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5,19(3):28-31. 被引量:8
-
5方创琳,宋吉涛,张蔷,李铭.中国城市群结构体系的组成与空间分异格局[J].地理学报,2005,60(5):827-840. 被引量:320
-
6刘望保,曹小曙,薛德升.1980年来国内城市化研究回顾与展望[J].现代城市研究,2006,21(3):27-33. 被引量:7
-
7刘艳军,孙迪,李诚固.城市群发展的产业集群作用机制探析[J].规划师,2006,22(3):29-31. 被引量:13
-
8乔家君,赵德华.河南省百强镇时空演化特征及其影响环境[J].经济地理,2008,28(2):255-260. 被引量:15
-
9许学强,李郇.珠江三角洲城镇化研究三十年[J].人文地理,2009,24(1):1-6. 被引量:45
-
10谢涤湘,江海燕.1990年以来我国城镇体系规划研究述评?[J].热带地理,2009,29(5):460-465. 被引量:5
-
1孙路一.新世纪上海人才战略及思考[J].人才开发,1999(10):6-8. 被引量:2
-
2谢玲丽.历史的转变 艰巨的探索——改革开放30年人口计生工作历程[J].党政论坛,2009(7):37-39.
-
3纳兰朔迁,CAMPUS WU,高黎莅.代沟的直线距离 60 70 80 90[J].青年与社会(中),2011(2):14-21.
-
4张小韶.市民素质培养:国际大都市建设之关键[J].探求,1997(S1):84-84.
-
5王世军,周佳懿.人口迁移与上海国际大都市建设[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0(2):37-43. 被引量:3
-
6严黎昀,王新国.论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与人力资源的开发[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11(3):47-53.
-
7张广宁:以信息化推动“首善之区”和国际大都市建设[J].领导决策信息,2009(20):19-19.
-
8叶克飞.有多少习惯不能带回中国?[J].视野,2015,0(20):20-21.
-
9王燕.广州,离国际性城市还有多远?[J].公关世界,1997(11):14-14.
-
10邱卓英.《世界残疾报告》的架构、方法与应用意义[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3,19(10):901-904. 被引量: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