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仁道的重建与超越——理学对天人关系的考察及其内蕴 被引量:4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一从先秦开始,对人(作为族类的人)自身价值的反省,便构成了儒家价值体系的逻辑起点,而这种反省一开始即关联着广义的天人关系(包括人在宇宙中的地位)。魏晋以后,特别是隋唐时期、佛道二教风行,对神的膜拜渐渐使人自身的价值变得模糊了,儒家的人文原则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于是,对人自身价值的重新确认,便历史地提到了理学的面前。与玄学首先注目于天不同,理学一开始将侧重点转向人自身的价值。《老子》曾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这里既蕴含着道法自然的观念,又表现出忽视人文价值的趋向。其中后者在某种意义上可以代表佛道的共同看法。对这种价值取向,理学家颇有异议。理学的奠基者之一张载便明确指出:“老子言‘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作者 杨国荣
出处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1993年第5期64-68,共5页 Jiangsu Social Sciences
  • 相关文献

同被引文献21

引证文献4

二级引证文献13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