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捧心西子玉为魂——林黛玉论
被引量:
10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林黛玉从她诞生之日起,就是在被理解和被误解中度过的。旧红学家中的钗党骂她,那是因为理解到他是封建正统的叛逆;新红学家用他们无可辩驳的考据,证成了她与宝钗有如双峰对峙,二水分流,却又完全抹煞了她与宝钗之间许多性格上的质的差异;
作者
薛瑞生
出处
《红楼梦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65-86,共22页
Studies on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关键词
林黛玉
红楼梦
贾宝玉
宝钗
曹雪芹
脂砚斋
爱情
刘姥姥
史湘云
葬花吟
分类号
I207.411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58
引证文献
10
二级引证文献
16
同被引文献
58
1
赖振寅.
眼泪与冷香丸——黛玉、宝钗原型命意探微[J]
.红楼梦学刊,1999(2):82-95.
被引量:8
2
张利玲.
片言谁识解秋心──林黛玉为人漫议[J]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19(2):54-58.
被引量:2
3
朱淡文.
《红楼梦》神话论源[J]
.红楼梦学刊,1985(1):1-18.
被引量:15
4
汤书昆.
“红楼”中第三块闪光的玉石——妙玉散论[J]
.红楼梦学刊,1985(1):101-115.
被引量:5
5
俞平伯.
《红楼梦》中关于“十二钗”的描写[J]
.文学评论,1963(4):19-56.
被引量:14
6
鲁德才.
贾宝玉理想人格的探求与超越[J]
.红楼梦学刊,1993(3):87-100.
被引量:2
7
沈治钧.
林红玉索隐[J]
.红楼梦学刊,1993(3):326-338.
被引量:11
8
张稔穰,王中敏.
《聊斋志异》美感探源[J]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2):91-98.
被引量:9
9
俞晓红.
问渠哪得清如许——漫谈曹雪芹的审美观念兼及《警幻仙姑赋》的审美意蕴[J]
.红楼梦学刊,1992(2):319-328.
被引量:5
10
张虹.
关于毛宗岗评改《三国演义》的再探索[J]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15(3):48-51.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10
1
刘睿.
两种不同的人生——论薛宝钗、林黛玉的形象及其审美意蕴[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5):207-208.
被引量:3
2
陈婧.
《红楼梦》和《傲慢与偏见》中女主人公形象塑造之比较[J]
.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6,23(4):15-17.
被引量:3
3
张志.
林黛玉释名——兼论林黛玉的“玉容”“玉德”之美[J]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7(4):9-16.
被引量:4
4
王瑜.
林黛玉形象摭谈[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1996,15(1):45-47.
被引量:2
5
李发荣.
论《红楼梦》人物之间的映衬美[J]
.保山师专学报,2009,28(3):71-74.
6
邵路燕.
黛玉和婴宁的哭笑人生[J]
.德州学院学报,2010,26(1):28-30.
被引量:2
7
袁益梅.
美和爱的化身——婴宁和黛玉形象论[J]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11(3):141-143.
8
曹立波,李红艳.
《红楼梦》人物身世缺憾的艺术内涵[J]
.红楼梦学刊,2019(1):143-157.
被引量:3
9
陈志伟,周西平.
《周汝昌评说四大名著》正误[J]
.图书馆学研究,2016(1):88-94.
10
袁益梅.
孤标傲世偕谁隐 一样花开为底迟——论林黛玉的生命意识[J]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6(6):35-38.
二级引证文献
16
1
胡睿洋.
《红楼梦》和《海蒂》孤女形象分析[J]
.汉字文化,2023(20):148-150.
被引量:1
2
张莹莹.
林黛玉与薛宝钗人物比较分析——以群体本位与个人本位为出发点[J]
.汉字文化,2022(22):58-60.
被引量:2
3
王哲.
浅析《傲慢与偏见》男女主人公性格特征[J]
.消费导刊,2008,0(7):211-211.
被引量:6
4
董娜.
婴宁的哭与孝[J]
.剑南文学(经典教苑)(下),2011(10):205-205.
5
张志.
“红香绿玉”改题“怡红快绿”论析——兼论元春对宝玉婚姻的态度[J]
.红楼梦学刊,2009(1):254-270.
被引量:4
6
赵云瑾.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薛宝钗、林黛玉人物形象比较分析[J]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2011(5):24-26.
被引量:1
7
寇春华.
2001—2010年林黛玉研究述评[J]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0(5):21-28.
被引量:1
8
邹德艳.
隐含读者之于译者——以《婴宁》的两个英译本为例[J]
.四川戏剧,2011(5):50-53.
9
孙楠.
《傲慢与偏见》和《红楼梦》中主人公塑造的跨文化比较[J]
.林区教学,2008,0(6):49-50.
10
朱云雁.
文学作品中光彩夺目的女性形象[J]
.文学教育,2012(24):30-31.
1
王琳.
双峰对峙,二水分流——论戴望舒卞之琳三十年代诗歌[J]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16-20.
被引量:1
2
赵俊伟.
关汉卿和王实甫两首同题散曲对比分析[J]
.古典文学知识,2000(4):126-128.
3
李忠昌.
简论著名满族作家王度庐[J]
.民族文学研究,1990,8(2):14-18.
被引量:3
4
顾瑜君,李梦,李姝姝.
柳宗元与艾青、朱自清诗文的比较研究[J]
.青年文学家,2016,0(8X):14-15.
5
《红楼梦》——曹雪芹[J]
.东西南北,2012(19):66-67.
6
高中华.
《诗》《易》相通新证——以“应侯”“康侯”为例[J]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12(12):9-11.
被引量:2
7
王建军.
《山海经》、《穆天子传》中的虚词“爰”[J]
.长江学术,2008(4):156-160.
8
周玉珍.
曾国藩伦理思想的渊源[J]
.湖南社会科学,2005(2):189-191.
被引量:5
9
严志荣.
游惹巴拉[J]
.诗词月刊,2016(10):10-10.
10
七贤庵[J]
.闽南风,2016,0(11):28-30.
红楼梦学刊
1993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