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1954年江苏丹徒出土的《俎侯夭簋》,一直以其重要历史文物价值吸引学者的注意。几十年来,人们对它的考释不遗余力,尤其是对该器的时代,现在基本都统一到康王时代这个认识上来了。但迄今,铭文中一些关键字词的释读仍然存在着分歧,与这些字词相联系的有关西周及吴国的早期历史地理问题,也因而无法进一步澄清。笔者留意于此铭已久,铭文中如下关键之处是值得进一步商讨的。 一、器作者虞侯夭或俎侯夭的夭字,自器物公布以来,诸家考释均读作矢,这个释读是错误的。铭中此字曾两度出现,皆作,像人倾头形。甲骨金文中屡见此字,但头向左向右无别,过去吴式芬、方浚益、叶玉森诸人皆释作夭。但也有释作矢的。他们之所以作出不同判断,大约主要出自这个字的形体有头向左倾或向右倾的区别,因为《说文》中是将头向左倾的定为矢字,而将头向右倾的定为夭字,虽然这两个字都被解作是“从大、象形”。
出处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94-97,共4页
The Journal of Humanit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