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当代生态学视界与科学历史观的深层逻辑——关于人与自然、技术与社会发展关系的哲学辨识 被引量:9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自从本刊去年第10期发表《“社会科学与发展问题”征文启亭》并以此为主题开办专栏以来,引起了理论界的浓厚兴趣。从讨论的情况看,发展问题与哲学历史观的关系,似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这篇文章注意运用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来考察当代生态学的思维成果,并分析批判了所谓“生态学的马克思主义”对唯物主义历史观的责难。应该说,这是一种有启发意义的尝试。进一步的研究似乎还应注意这样几个问题:在我国,发展市场经济,搞现代化建设,应该选择怎样的发展战略,才能在吸收资本主义的一切肯定成果的同时,有效地避免西方国家在发展工业化进程中所出现的消极后果(如生态失衡、环境污染、文明与文化的矛盾等),进而减少或克服新旧体制转换时期的“阵痛”现象?如何认识发展科学技术与合理解决环境污染、生态平衡等全球性问题的关系及其在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怎样理解发展市场经济过程中人与物、公平与效率、市场经济与道德进步、经济增长与人本身发展的关系?如何看待改革和发展的关系、改革和发展过程中的“代价”问题(代价的实质、代价与历史进步的关系、代价是否可以避免)?如此等等。在“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和交往的普遍化过程中,中国作为一个不发达国家搞改革,发展市场经济,建设社会主义,这的确是一项史无前例、今无范例的伟大创举,面临的一个重大难题在于:既要吸收、消化资本主义的文明成果,又要承担起解决生态、环境、人口和就业等全球性问题的历史使命;既要加速经济增长,又不可能将全球性问题置于尔后再去解决。(问题还在于,当下置之不顾能否保证经济增长的持久?)因此,发展问题、全球性问题从一开始就是由当代社会实践提出来的,其解决,最终也只能借助实践的方式。不言而喻,这类问题的实践意义上的成功解决,离不开科学的理论指导。人们对这类问题的认识上的差异,归根到底,反映了不同的历史观和价值观。显然,在这里,“只说空话是无济于事的”,同时,严肃的理论创造也应尽量避免那种回避问题实质,对现实生活作隔靴搔痒或“起哄”式议论的主观主义、浮躁之风。可以相信,只要我们坚持真理观与价值观的统一,完整、准确、深入地理解科学历史观的精神实质,紧密结合当代社会实践,有关这方面的探讨一定会有较大的进展。这,在一定意义上说,也是对一切蔑视理论思维,主张“哲学无用论”的糊涂观念的有力回答。
作者 张一兵
机构地区 南京大学哲学系
出处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8期11-20,共10页 Philosophical Research
  • 相关文献

同被引文献60

引证文献9

二级引证文献22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