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维克多·特纳的仪式象征分析述评
被引量:
9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本文将系统地阐述维克多·特纳(Victor Turner)的仪式象征分析理论及其对宗教人类学和仪式理论研究领域的新贡献。他的分析模式在宗教人类学的仪式研究中很有价值,也很独到。由于在特纳的一生中,某些研究工作的关键性转变总与他生活中的重要转折相互联系,所以我们有必要对他简要介绍一下。 维克多·特纳于1920年5月28日出生在苏格兰的格拉斯哥,是电子工程师诺曼·
作者
陈霞
出处
《宗教学研究》
CSSCI
1993年第Z1期71-77,共7页
Religious Studies
关键词
仪式象征
象征意义
宗教信仰
仪式研究
部落社会
阈限
仪式表演
述评
宗教仪式
仪式活动
分类号
B9 [哲学宗教—宗教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60
引证文献
9
二级引证文献
9
同被引文献
60
1
王伟.
仪式过程与符号象征——索伦鄂温克火神祭祀仪式的田野研究[J]
.世界宗教文化,2011(2):85-89.
被引量:10
2
李春泰.
在世界化进程中的韩国文化遗产年[J]
.当代韩国,1997(4):58-60.
被引量:3
3
彭文斌,郭建勋.
人类学仪式研究的理论学派述论[J]
.民族学刊,2010,1(2):13-18.
被引量:62
4
颜文.
河内文庙──越中文化交流的见证[J]
.中外文化交流,1995,0(1):38-39.
被引量:2
5
宗喀.漾正冈布,巨浪.
甘肃兰州、天水等地“领羊”祭祀仪式的人类学解读[J]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2):80-84.
被引量:5
6
刘群,孟永.
马克斯·韦伯的社会分层与文化[J]
.巢湖学院学报,2005,7(1):29-32.
被引量:7
7
高丙中.
对节日民俗复兴的文化自觉与社会再生产[J]
.江西社会科学,2006,26(2):7-11.
被引量:79
8
张永和.
法律不能被信仰的理由[J]
.政法论坛,2006,24(3):53-62.
被引量:93
9
王建民.
维克多·特纳与象征符号和仪式过程研究——写在《象征之林》中文版出版之际[J]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27(2):5-9.
被引量:36
10
张帆.
特纳与仪式理论[J]
.西北民族研究,2007(3):108-112.
被引量:16
引证文献
9
1
宗喀.漾正冈布,巨浪.
甘肃兰州、天水等地“领羊”祭祀仪式的人类学解读[J]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2):80-84.
被引量:5
2
秦文佳.
论仪式创新对大学生成长的作用机制[J]
.当代青年研究,2011(1):12-16.
3
高小岩.
公祭黄帝大典与宗庙大祭:中韩传统庆典的当代意蕴[J]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42(5):93-97.
4
高小岩,全美英.
公共文化庆典的中韩品鉴:以清明公祭黄帝大典与宗庙祭礼为例[J]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4):124-128.
5
肖路.
论西方人类学理论中的仪式研究及其意义[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7,0(8):1-2.
被引量:1
6
徐晨莹,贺彩虹.
“他者”视角下我国乡土电影中的民俗仪式呈现(1993—2002)[J]
.电影文学,2022(10):96-100.
7
李博.
仪式身体的动态表述:雍和宫金刚法舞的“通过仪式”及象征[J]
.艺术评鉴,2022(12):184-188.
8
李正元.
人类学家维克多·特纳仪式理论的本土化路径[J]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5):69-80.
被引量:1
9
多杰昂秀,胡勇,孟德望.
法律与仪式——法人类学视角下对《藏族盟誓研究》一书的解读[J]
.民间法,2015,17(1):398-407.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9
1
文娜,杨方.
农村祭祖风俗与地方经济的关系——以湘中车村为例[J]
.安徽农业科学,2014,42(19):6510-6512.
2
莫晓宇.
仪式炫耀、功能检视与规制应对——论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符号化样态及其治理启示[J]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57(1):90-96.
被引量:10
3
刘宏涛,张陆良.
西北地区“领羊”仪式的变迁与延续[J]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35(1):42-46.
4
王屏,赵丽红,郭晓敏.
风景名胜区旅游解说目标维度之生态体验学说[J]
.中国园林,2018,34(8):140-144.
被引量:5
5
严星雨,杨效忠.
旅游仪式感特征及其对旅游目的地管理的影响研究[J]
.旅游学刊,2020,35(9):104-112.
被引量:16
6
姬慧.
陕北曲艺的语言特点与文化价值[J]
.文化遗产,2023(5):127-135.
被引量:1
7
李正元.
人类学家维克多·特纳仪式理论的本土化路径[J]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5):69-80.
被引量:1
8
鲁普及.
传播仪式观视域下公益广告大赛的传播特性与功能[J]
.东南传播,2024(6):149-151.
9
农海东.
涉黑犯罪立法重复评价否定论[J]
.法制与经济,2024,33(3):119-126.
1
巫觋崇信[J]
.客家文博,2011(1):81-82.
2
KIT GILLET.
TURNER TIME[J]
.China International Business,2009(6):75-75.
3
崔诚亮.
荣格分析心理学的“四位一体”象征分析[J]
.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2017,17(1):32-34.
被引量:1
4
郭净.
多重意义的祭祀空间──以西藏桑耶寺仪式表演为例[J]
.思想战线,1997,23(3):49-55.
被引量:2
5
张业强,杨兰.
土家族冲寿傩及仪式象征[J]
.池州学院学报,1997,17(2):51-57.
被引量:2
6
闫丁.
社会认同理论及研究现状[J]
.心理技术与应用,2016,4(9):549-560.
被引量:53
7
历史词典[J]
.中外文摘,2012(24):55-55.
8
张泽洪.
仪式象征与文化涵化——以瑶族度戒的道教色彩为例[J]
.民族艺术,2013(2):84-92.
被引量:12
9
汪启明.
开拓比较宗教学研究的新领域--张泽洪《文化传播与仪式象征》的启示[J]
.宗教学研究,2009(1):211-216.
被引量:1
10
李庆宝.
庄子《理想国》刍议[J]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4(4):1-2.
宗教学研究
1993年 第Z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