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历史唯物主义
被引量:
4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一、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变革的实质恩格斯写于1877年的《卡尔·马克思》和发表于1883年的《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两文,都明确地提出,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的两大发现。我们要提出的问题是:恩格斯为什么没有把马克思的一般唯物主义哲学世界观和认识论看成是马克思的伟大发现之一?
作者
刘福森
付丽芬
机构地区
吉林大学现代哲学研究所
黑龙江省委党校哲学教研室
出处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1-7,共7页
Social Science Front
关键词
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马克思主义研究
社会历史实践
社会历史性
认识过程
唯物主义世界观
旧唯物主义
主观因素
哲学世界观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9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31
同被引文献
19
1
张一兵.
实践:在何种意义上成为马克思科学方法论的基石——经济学视域中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J]
.学习与探索,1998(6):64-69.
被引量:25
2
刘福森.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体性原则、实践性原则和社会历史性原则[J]
.社会科学战线,1991(3):1-8.
被引量:18
3
刘福森.
从实践唯物主义到历史唯物主义[J]
.理论探讨,2001(6):20-24.
被引量:31
4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20、131、177、167、178页.
5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6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18.
7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4)[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8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46).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9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2)[M].人民出版社,1957.
10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20)[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
引证文献
4
1
刘福森.
从实践唯物主义到历史唯物主义[J]
.理论探讨,2001(6):20-24.
被引量:31
2
吴友军,孙丽岩.
历史视域中的实践[J]
.长白学刊,2002(2):41-44.
3
王杏娥.
对马哲中“实践的矛盾特征及其双重否定”的思考[J]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7(3):1-2.
4
徐赟.
存在论与生存论、哲学批判与政治经济学批判——马克思的两次转折及当代启示[J]
.人文杂志,2003(1):23-26.
二级引证文献
31
1
李子帆.
马克思与费尔巴哈学术思想关系的演进历程——基于从《手稿》到《形态》的文本学考察[J]
.马克思主义学刊,2022(3):52-88.
2
王光明,甄祎明,刘静.
教育循证:内涵、理念、特征及实施[J]
.教育科学,2023,39(6):17-23.
被引量:1
3
吴雪.
科学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特征的三个维度[J]
.怀化学院学报,2023,42(6):84-89.
4
白刚,卞绍斌.
告别体系哲学——马克思哲学变革的真实理路及其当代启示[J]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03(4):23-27.
被引量:1
5
王天民.
实践诠释与历史批判——从哲学使命的变革看马克思哲学的历史唯物主义本性[J]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0(4):51-54.
被引量:1
6
吴宏政,由田.
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内涵[J]
.学习与探索,2015(3):23-26.
被引量:1
7
唐卓.
新中国成立以来《资本论》方法研究的历史演变[J]
.河南社会科学,2015,23(4):8-13.
被引量:1
8
刘怀光.
历史唯物主义意义的重新理解——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变革思考的思考[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1(4):79-82.
9
张宏,卞绍斌.
当前马克思哲学研究的前提性批判[J]
.理论与改革,2002(3):29-31.
10
吴友军,孙丽岩.
历史视域中的实践[J]
.长白学刊,2002(2):41-44.
1
黄顺基,刘炯忠.
试论《资本论》中的自然观[J]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6(4):1-9.
被引量:1
2
徐冲德.
恶的历史作用刍议[J]
.社会科学,1992(7):63-66.
3
周宏.
试论需要[J]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15(5):5-7.
4
艾新强.
马克思主义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纪念马克思逝世110周年[J]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2):29-32.
被引量:1
5
孙凤山,孙凤武.
经济工作中运用毛泽东哲学思想的范例——学习《陈云同志文稿选编》的体会[J]
.东岳论丛,1982,3(5):37-40.
6
黄展鹏.
贝克莱的翻版[J]
.学术研究,1959(11):46-48.
7
P.凯恩,肖晓.
马克思论思想[J]
.国外社会科学,1982(11):3-8.
8
杨超.
А.А.彼得洛夫关于王充哲学思想的研究[J]
.文史哲,1956(1):53-58.
9
蒋慕竹.
坚持毛泽东哲学思想 发展毛泽东哲学思想[J]
.新疆社会科学,1981(1):30-36.
10
李准.
认识规律和百家争鸣[J]
.文史哲,1980(3):75-79.
被引量:1
社会科学战线
1992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