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元代作家关汉卿的杂剧《窦娥冤》之所以被誉为“列之于世界大悲剧”的杰作,是与剧中的主人公窦娥形象塑造十分出色分不开的。窦娥在婆婆即将遭殃的时刻屈招了“药死公公”的罪名,结果婆婆得以保护,自己因此失去了生命。窦娥的凛然气慨令人赞叹不已,但从某些论者的话里话外看,窦娥虽死得激动人心似乎未必“大义”,理由是窦娥“头脑里充满了贞节、孝顺等等封建伦理观念”,有的论者干脆直呼窦娥为封建社会的杰作——“孝女”的典型。如果照此逻辑推之窦娥充其量不过是封建殉道者,她为婆婆而死的意义也就值得怀疑了,而“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的《窦娥冤》自然也就有些愧色了。笔者认为问题的症结主要在一个“孝”字上,它到底是姓“封”还是姓“人”?答案仅从定义出发由理论到理论空对空的一大套恐怕是难圆满的,正确的答案必须从具体作品中寻找,深入到具体的戏剧矛盾冲突中,始终把握作品总的创作倾向才在可能获得。
出处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5期17-18,共2页
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