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阿里农村的传统土地制度和社会结构
被引量:
1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一、引言“封建”这个词在藏文中译成bkas bkod rgyud’dzin。其中bkas bkod有封嗣之意,即君主或国王把土地封赐给宗室或有功之臣;rgyud’dzin有继承的意思。在封建社会中继承的主要财产必然是土地。因此当我们了解这种社会制度中人与人最基本的社会关系时,离不开讨论一个主题,这就是土地问题。在传统的西藏社会中,“封建”
作者
格勒
出处
《中国藏学》
CSSCI
1992年第S1期20-27,共8页
China Tibetology
关键词
土地制度
传统社会结构
阿里地区
西藏社会
人与人
土地问题
农村
地方政府
铁匠
基本的
分类号
K281.4 [历史地理—中国史]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89
引证文献
11
二级引证文献
41
同被引文献
89
1
邹礼跃.
民主改革以来西藏屠宰户的职业地位和社会流动[J]
.西藏研究,2021(6):128-134.
被引量:5
2
邢莉,那仁毕力格.
从当代蒙古族与汉族的族际婚看两个民族的文化互动[J]
.青海民族研究,2022,33(2):66-74.
被引量:2
3
李锦.
土地制度与嘉绒藏族房名的获得——对四川省雅安市宝兴县硗碛藏族乡的田野调查[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31(5):7-11.
被引量:12
4
星全成.
藏族继承制度的内涵及特征试析[J]
.西藏研究,1997(2):71-77.
被引量:5
5
吴从众.
民主改革前西藏藏族的婚姻与家庭——兼论农奴制度下存在群婚残余的原因[J]
.民族研究,1981(4):27-36.
被引量:21
6
罗绒战堆.
略述西藏民族手工业之格局与发展[J]
.中国藏学,1992(3):24-35.
被引量:4
7
扎嘎.
西藏传统手工业五金工匠的历史、行会组织及其社会地位[J]
.中国藏学,1992(S1):89-99.
被引量:14
8
敖红.
藏族部落渊源及其文化初探[J]
.青海社会科学,1992(3):92-100.
被引量:2
9
南希.利维妮,格勒,赵湘宁,胡鸿保.
“骨系”(■)与亲属、继嗣、身分和地位——尼泊尔尼巴(Nyinba)藏族的“骨系”理论[J]
.中国藏学,1991(1):138-150.
被引量:7
10
陈一石.
清末的边茶股份有限公司[J]
.思想战线,1987,13(2):83-88.
被引量:4
引证文献
11
1
穆静然.
家屋与主客:康定锅庄“女性当家”与“权威中介”的再思考[J]
.社会,2022,42(1):31-65.
被引量:6
2
邹礼跃.
藏族洁净观视野下的人群分类与婚姻隔离——以卫藏地区贡嘎县K村屠宰户为例[J]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3(1):28-34.
被引量:7
3
格勒,梁艳.
格勒博士藏学人类学研究历程口述史(下)[J]
.中国藏学,2016,0(2):72-87.
被引量:2
4
扎洛.
卓仓藏人的骨系等级婚制及其渊源初探[J]
.民族研究,2002(4):65-72.
被引量:19
5
弓进梅.
百万农奴解放对开启西藏现代文明的思考[J]
.西藏发展论坛,2020(3):21-26.
6
邹礼跃.
“阶层的空间化”:青藏高原村落的人群分类与空间区隔[J]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20,12(6):75-81.
被引量:8
7
邹礼跃.
骨系、婚姻与人观:基于西藏屠宰户群体的田野考察[J]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23,15(2):97-107.
被引量:5
8
邹礼跃.
乡村振兴背景下中国西南地区的乡风文明建设研究——基于人类学边缘群体研究案例的讨论[J]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23,42(4):43-49.
被引量:1
9
邹礼跃.
骨系与食俗:民主改革以来西藏屠宰户饮食地位的变迁[J]
.西藏研究,2023(4):135-142.
被引量:1
10
彭衡.
边疆环境脆弱地区人口生计变迁及其动因研究——以西藏阿里地区普兰县为例[J]
.西部发展研究,2019,0(1):171-193.
二级引证文献
41
1
邹礼跃.
民主改革以来西藏屠宰户的职业地位和社会流动[J]
.西藏研究,2021(6):128-134.
被引量:5
2
邹立波.
歇家、锅庄与旅马店:互惠交换传统与青藏高原东缘族际贸易中介的形成[J]
.中国藏学,2023(4):177-186.
被引量:1
3
李锦,降央松姆.
木雅地区社会组织“居巴”的开放性与各民族交融的社会基础[J]
.中国藏学,2023(4):1-10.
4
陈进国.
复合性文明的现象学“描述”何以可能——阅读藏学人类学研究的一些启示[J]
.中国藏学,2023(3):160-168.
5
羊措.
文化的延续与仪式的传承———以卓仓藏族婚俗为视点[J]
.青海民族研究,2005,16(3):92-95.
被引量:1
6
羊措.
从族群边缘看族群认同——以卓仓藏族内婚制为个案[J]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2(1):96-98.
被引量:3
7
鄂崇荣.
对汉藏边界汉族民间信仰中神祗和仪式的田野调查——以乐都县中坝藏族乡为例[J]
.青海民族研究,2006,17(4):37-40.
被引量:4
8
白佩君.
安多藏族传统婚姻形态的变迁及成因[J]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9(1):93-96.
被引量:3
9
羊措,祁文寿.
论卓仓藏人实行“骨系”等级内婚的原因及其影响[J]
.青海民族研究,2013,24(2):124-127.
被引量:3
10
王思亓.
夏尔巴人“骨系”认同下的亲属网络与社会组织[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7(2):104-109.
被引量:12
1
颜炳罡.
戊戌变法与中国现代化进程[J]
.文史哲,1998(5):10-12.
被引量:5
2
杨齐福.
科举制度的废除与近代社会的转型[J]
.中州学刊,2002(4):132-135.
被引量:4
3
阿来.
傅斯年、李庄及其他[J]
.美文(上半月),2016,0(5):62-66.
4
罗祖基.
论我国的传统社会结构与传统文化[J]
.学术月刊,1998,30(10):93-100.
5
陈丹.
中国历史上的人口增长与传统社会结构[J]
.山东社会科学,2002(3):124-126.
被引量:1
6
黄森.
试解“黄土板结”之谜[J]
.中国社会科学,1995(6):198-199.
7
杜红.
阿拉伯国家现代化历程的特点、问题及发展前景[J]
.阿拉伯世界研究,1996(3):9-12.
被引量:2
8
刘素梅.
试析英国乡绅兴起的基本原因[J]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4(2):105-108.
被引量:1
9
杜贤赞.
晚清地方自治推行之原因[J]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3,33(4):128-131.
10
马成俊.
1781年教争:地方社会与国家权力[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1(3):72-77.
被引量:4
中国藏学
1992年 第S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