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宋朝“路”制浅析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我国的行政区划制度,自秦代确立了郡县制以来,经历了两千二百多年的复杂演化过程,大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秦汉魏晋南北朝为郡县时代,隋唐五代宋辽金为道路时代,元至今为行省时代。行政区划是统治者为了便于统治而划分的地理区域。它一般不同于自然区划和经济区划。对比不同时期的政区制度可以发现,宋朝的“路”最为符合自然区划和经济区划,在变化多端的政区类型中独树一帜,颇具特色。
作者
李其旻
出处
《齐鲁学刊》
CSSCI
1992年第4期66-68,共3页
Qilu Journal
关键词
转运使
行政区划
汉魏晋南北朝
隋唐五代
安抚使
统治者
郡县制
宋辽金
北宋
节度使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20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20
1
任爽.
唐宋之际统治集团内部矛盾的地域特征[J]
.历史研究,1987(2):87-95.
被引量:5
2
程妮娜.
论金代的三省制度[J]
.社会科学辑刊,1998(6):107-113.
被引量:11
3
杨德泉.
试谈宋代的长安[J]
.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12(4):102-110.
被引量:7
4
郑世刚.
略论宋代“路州县”三级行政体制[J]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19(1):43-50.
被引量:4
5
程妮娜.
试论金初路制[J]
.社会科学战线,1989(1):179-183.
被引量:15
6
肖华忠.
宋代人才的地域分布及其规律[J]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3,8(3):19-44.
被引量:17
7
曹尔琴.
宋代行政区划的设置与分布[J]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2,7(3):71-88.
被引量:7
8
刘浦江.
金代户籍制度刍论[J]
.民族研究,1995(3):69-78.
被引量:11
9
鲁西奇.
金初行台尚书省与汉地统治政策[J]
.江汉论坛,1994(10):58-62.
被引量:3
10
周振鹤.
中央地方关系史的一个侧面(上)──两千年地方政府层级变迁的分析[J]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37(3):151-157.
被引量:30
引证文献
2
1
刘兴亮.
北宋时期的西北士风——以陕西路为中心[J]
.兰州学刊,2011(8):166-172.
被引量:1
2
孙佳.
金朝兵马都总管府路性质新探——以其安置民户、督导经济、平决府州县的职能为中心[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4):131-137.
二级引证文献
1
1
宁雯.
北宋陕西路蓝田吕氏家族诗歌创作浅论[J]
.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2(3):82-85.
1
王瑞明.
两宋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的关系[J]
.华中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20(3):61-70.
被引量:1
2
孟古托力.
宋辽“南北朝说”考论[J]
.学习与探索,1990(3):132-138.
被引量:3
3
冯根福,李映青.
关于研究和制定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几个重要理论问题[J]
.青海社会科学,1984(2):13-18.
4
李弘烈,王君健,刘景林.
略论经济区划的几个问题[J]
.学习与探索,1981(2):84-87.
5
赵继颜.
范仲淹的政治思想[J]
.山东师范学院学报,1980,25(2):43-48.
被引量:2
6
白云.
《新疆地方历史资料选辑》简介[J]
.新疆社会科学,1989(4X):62-62.
7
董咸明.
唐代盐铁转运使述论[J]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10(4):16-23.
被引量:1
8
徐庆全.
关于唐代转运使设置的年代[J]
.社会科学辑刊,1992(4):109-111.
被引量:1
9
辩证思考——让情绪管理有道可循[J]
.当代兵团,2012(6):46-46.
10
编者.
说明[J]
.宋史研究论丛,2014(1):1-1.
齐鲁学刊
1992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