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孔子的心性学说结构
被引量:
5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是”与“应该”的矛盾是西方道德哲学的基本问题,至今没有得到圆满解决。但这个问题在孔子根本就不存在。因为与西方道德哲学通常的感性、理性两分的情况不同,孔子心性之学有欲性、仁性、智性三个层面,由于多了仁性一个层面,“是”与“应该”之间就有了一个过渡性的桥梁,“是”本身就是“应该”,从而形成了孔子的心性之学的重要特色。
作者
杨泽波
机构地区
复旦大学哲学系
出处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5期62-70,共9页
Philosophical Research
关键词
孔子
三个层面
理性
伦理心境
基本问题
道德法则
价值选择
道德哲学
论语
心性之学
分类号
B0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23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16
同被引文献
23
1
张艳婉.
论儒家身心观的理论意义[J]
.伦理学研究,2012(3):55-59.
被引量:1
2
曹大中.
孔子性恶辩[J]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6,15(6):17-22.
被引量:5
3
杨泽波.
牟宗三超越存有论驳议——从先秦天论的发展轨迹看牟宗三超越存有论的缺陷[J]
.文史哲,2004(5):109-117.
被引量:11
4
Eric Hanson,何金俐(译).
“生”之返“性”——“性”的过程性解读[J]
.中文自学指导,2005(5):17-23.
被引量:1
5
侯外庐.《中国思想通史》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57年.第63页.
6
牟宗三.《生命的学问》[M].台湾三民书局,1970年..
7
徐希燕.《墨子研究》[M].商务印书馆,2001年..
8
冯兵.
论孔子善恶混存的人性观[J]
.哲学研究,2008(1):76-80.
被引量:9
9
王志强,王功龙.
孔子人性论新探[J]
.江西社会科学,2010,30(3):61-64.
被引量:3
10
赵法生.
孔子人性论的三个向度[J]
.哲学研究,2010(8):55-61.
被引量:17
引证文献
5
1
杨泽波.
天志明鬼的形上意义——从天志明鬼看道德学说中形上保证的重要作用[J]
.哲学研究,2005(12):47-51.
被引量:9
2
杨泽波.
“康德与孟子”还是“康德与朱子”——牟宗三以康德研究孟子质疑[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8(3):82-86.
被引量:2
3
朱春鹰,孙雪鹏.
先秦儒家思想中的身心灵全人健康观[J]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3(6):20-21.
被引量:2
4
陈猛.
沃尔夫对儒家经典的使用与接受[J]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7(2):120-128.
被引量:1
5
任鹏程.
性中含气--孔子人性思想的另一种解读[J]
.管子学刊,2021(3):50-61.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16
1
孙宏安.
《红楼梦》中的数术和神道世界[J]
.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6,22(3):58-65.
被引量:1
2
曹胜高.
先秦诸子天论的形成及其演变[J]
.古代文明,2007,1(1):64-73.
被引量:10
3
杨泽波.
再论儒学何以具有宗教作用[J]
.文史哲,2008(4):37-43.
被引量:6
4
刘丽琴.
试析墨子人格精神的义理根据[J]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9(1):92-94.
被引量:1
5
李雪辰.
职业伦理的形上学探寻——墨子职业分工论的伦理解析[J]
.兰州学刊,2010(11):18-21.
被引量:3
6
熊梨花,毛卫兰.
身心灵全人健康模式对老年癌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
.中国医学创新,2017,14(10):81-84.
被引量:1
7
刘成群.
清华简与墨学管窥[J]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32(3):131-138.
被引量:6
8
高瑞杰.
本源与过程的展开——孟子性善论再探[J]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9(5):60-66.
被引量:2
9
盖立涛.
墨家天志思想探微[J]
.世界宗教文化,2018,0(4):153-158.
被引量:2
10
郭秋萍.
牟宗三视域下的孟子心性思想探析[J]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1(4):22-27.
1
杨泽波.
释仁[J]
.孔子研究,1995(3):3-12.
被引量:2
2
洪晓丽.
从伦理心境试析“仁”的道德结构[J]
.兰州学刊,2008(1):92-95.
被引量:1
3
苟东锋.
当“天”失去德性之后——荀子天论思想探微[J]
.武陵学刊,2012,37(6):1-5.
被引量:1
4
杨泽波.
性善论对中国文化的影响[J]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1999(1):114-118.
被引量:1
5
祖伟.
儒家文化中的安身立命思想[J]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3(4):25-26.
6
杨泽波.
论“理性事实”与“隐默之知”——从一个新的视角看康德与孟子的区别[J]
.中国哲学史,2004(1):27-35.
被引量:5
7
陈迎年.
儒学·道德本体·存在论——评杨泽波《贡献与终结——牟宗三儒学思想研究》[J]
.思想与文化,2015(2):297-317.
8
杨泽波.
论人性中的自然生长倾向——关于性善论诠释的一个补充性说明[J]
.中国哲学史,2010(1):32-36.
被引量:4
9
王觅泉.
性善:“伦理心境”还是“自然倾向”[J]
.道德与文明,2015(6):136-140.
被引量:1
10
王玉彬.
处境与心境——孟子之“见”的伦理意蕴[J]
.道德与文明,2016(6):96-101.
被引量:1
哲学研究
1992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