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建立我国教育发展的动力机制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教育与经济》1992年第3期发表了拙文《我国教育发展的动力机制》,着重就什么是教育发展的动力机制和我国教育发展为什么动力不足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本文拟进一步就教育发展动力的产生与作用的机理、建立我国教育发展动力机制面临的机遇和建立我国教育发展动力机制的途径等问题谈一些意见,以求教诸位读者。
作者
刘芹茂
杨东
出处
《教育与经济》
1992年第4期1-7,共7页
Education & Economy
关键词
教育发展
教育事业
发展动力
个人需要
社会需要
提高教育
教育与社会
战略地位
知识分子
社会发展战略
分类号
G40-054 [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8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83
同被引文献
18
1
赵发旗.
高等教育制度创新与高等教育发展[J]
.高教论坛,2005(2):3-6.
被引量:6
2
朱国仁.
从高校职能发挥的角度论我国高等教育结构的问题与改革[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8(2):17-22.
被引量:12
3
王继华.
对信息技术课程内容的新思考[J]
.信息技术教育,2005(12):33-35.
被引量:11
4
房剑森.
论我国高等教育的补偿性增长[J]
.高等教育研究,1996,17(4):27-32.
被引量:7
5
钱旭升,罗生全.
高中信息技术教育课程设计中的技术取向[J]
.中国远程教育,2007(07S):62-65.
被引量:7
6
刘宛晨,周伟.
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公平的财政政策研究——基于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角度[J]
.财经理论与实践,2007,28(6):76-79.
被引量:23
7
曹培杰,余胜泉.
数字原住民的提出、研究现状及未来发展[J]
.电化教育研究,2012,33(4):21-27.
被引量:110
8
刘向永,董洪波.
英国中小学信息通信技术课程变革述评[J]
.现代教育技术,2013,23(1):32-36.
被引量:10
9
李锋,王吉庆.
计算思维:信息技术课程的一种内在价值[J]
.中国电化教育,2013(8):19-23.
被引量:87
10
刘向永.
计算思维来了——信息技术课程如何改变[J]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3(6):4-12.
被引量:41
引证文献
2
1
李进.
关于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哲学思考[J]
.中国高教研究,2010(2):6-10.
被引量:75
2
刘向永,郭鹏飞,张贵芹.
我国信息技术课程发展的动力分析与可能路径[J]
.中国电化教育,2014(12):38-42.
被引量:8
二级引证文献
83
1
胡勇.
高职教育转型期的院校文化体系建设研究[J]
.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0(4):1-4.
2
丁金昌.
高职人才培养不可替代性的策略研究[J]
.中国高教研究,2010(6):65-68.
被引量:54
3
丁建石.
职业技能大赛对职业教学工学结合的作用[J]
.计算机教育,2010(11):107-110.
被引量:26
4
丁金昌.
基于“三性”的高等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研究与实践[J]
.高等教育研究,2010,31(6):72-77.
被引量:54
5
马必学,刘晓欢.
创新发展模式 建设高职院校品牌——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发展模式分析[J]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9(4):16-20.
6
梁幸平.
关于高职院校服务社会的若干思考[J]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9(5):4-7.
被引量:4
7
丁金昌.
高职系统化、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
.教育发展研究,2010,30(23):75-78.
被引量:30
8
唐智彬,潘岳生,石伟平.
论高职院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机制创新[J]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5(6):1-5.
被引量:8
9
崔金赋.
实现高职教育科学发展的有关思考[J]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1,13(2):166-169.
被引量:4
10
陈宁.
新时期高职院校办学策略分析[J]
.时代教育,2011(6):42-42.
被引量:4
1
地方本科院校长办学理念探微——基于上海师范大学的实践研究[J]
.国内高等教育教学研究动态,2009(7):8-8.
2
温辉.
义务教育:谁之义务[J]
.法律适用(国家法官学院学报),2001(11):53-55.
被引量:3
3
郭浩.
可持续发展与素质教育[J]
.湖北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7,21(2):32-36.
4
谈松华,张力.
教育的困境与社会短期行为[J]
.教育发展研究,1989,15(4):28-31.
5
王德军.
教育与人的发展[J]
.河南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18(1):14-16.
6
唐玲.
教育发展动力刍议[J]
.西部教育发展研究,2007,2(2):9-11.
7
陈昕.
提高教育的战略地位[J]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96(4):15-16.
8
田丽.
全国各省市贯彻全教会精神综述[J]
.北京高等教育,1994(2):33-33.
9
欢迎订阅2008年《教育与经济》杂志[J]
.教育与经济,2007,23(3).
10
关于教育经济学研究问题——致中国教育经济学研究会年会[J]
.教育与经济,1989,5(1):1-1.
教育与经济
1992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