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刑法中的复合行为
被引量:
15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刑法上的行为问题,在刑法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目前,我国学术界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尚很薄弱。其中的复合行为问题,则更是无人问津。本文拟就此略陈管见。一、复合行为的概念复合行为是与单一行为相对而言的。二者都是构成行为,即刑事法律条文规定的犯罪构成客观方面的行为,如盗窃罪中的秘密窃取财物行为;破坏军婚罪中的与现役军人配偶结婚或者同居的行为,等等。
作者
吴振兴
机构地区
吉林大学法学院
出处
《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1期32-33,共2页
Law Science
关键词
刑法分则
犯罪构成
复合行为
盗窃罪
法律条文
学术界
故意伤害罪
基本构成
单复
行为人
分类号
D90 [政治法律—法学理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84
引证文献
15
二级引证文献
33
同被引文献
84
1
谢锡美.
“为他人谋取利益”在受贿罪中的定位思考[J]
.中国刑事法杂志,2001(4):40-44.
被引量:11
2
黄丽勤.
复行为犯新探[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1(5):122-126.
被引量:7
3
聂立泽,孙海龙.
论刑法中的实行行为[J]
.法商研究,2004,21(4):100-105.
被引量:15
4
洪浩,夏红.
贿赂犯罪本质的嬗变、成因及法律对策——英国反贿赂法律制度改革述评[J]
.现代法学,1998,20(3):106-113.
被引量:4
5
张正新,金泽刚.
论我国刑法中的聚众犯罪[J]
.法商研究,1997,15(5):78-82.
被引量:30
6
张明楷.
论刑法分则中作为构成要件的“情节严重”[J]
.法商研究,1995,13(1):14-19.
被引量:63
7
刘晓安,刘凌云.
论刑法上的复杂危害行为[J]
.法学评论,1994,12(4):29-32.
被引量:10
8
刘之雄.
论犯罪既遂与未遂的区分标淮[J]
.法学评论,1989,7(3):23-27.
被引量:12
9
刘士心.
论刑法中的复合危害行为[J]
.中国刑事法杂志,2004(4):18-29.
被引量:22
10
刘明祥.
也谈受贿罪中的“为他人谋取利益”[J]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8(1):24-29.
被引量:18
引证文献
15
1
黄丽勤.
复行为犯新探[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1(5):122-126.
被引量:7
2
赵瑞罡,张雪花.
复行为犯的着手问题[J]
.法学论坛,2002,17(6):35-37.
被引量:5
3
徐立.
论复合行为犯罪的停止形态[J]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7(2):78-79.
被引量:5
4
李文凯.
聚众犯罪的构成特征及司法认定[J]
.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23(4):184-188.
被引量:6
5
杜英杰,王登峰.
论复合行为犯的共同犯罪形态[J]
.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20(4):72-76.
6
贾万宝,杜英杰.
论复合行为犯的共犯形态[J]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0(2):51-55.
被引量:1
7
程莹,刘钰.
复行为犯着手的认定[J]
.法制与经济,2009,18(16):53-54.
8
龙洋.
论保险诈骗罪的着手[J]
.法学评论,2009,27(5):134-141.
被引量:7
9
徐立,周红涛.
再论“复合行为犯罪”的停止形态[J]
.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下),2011(5):155-158.
10
刘小亮.
复行为犯基本问题初探[J]
.研究生法学,2012(3):97-103.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33
1
赵运锋.
论抢劫罪的“其他方法”[J]
.江西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7(4):69-72.
2
王波峰,解庆利.
聚众斗殴罪若干争议问题研究[J]
.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8,19(3):72-75.
被引量:3
3
杜英杰,王登峰.
论复合行为犯的共同犯罪形态[J]
.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20(4):72-76.
4
贾万宝,杜英杰.
论复合行为犯的共犯形态[J]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0(2):51-55.
被引量:1
5
刘德法,孔德琴.
论聚众犯罪的概念和法律特征[J]
.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24(3):101-107.
被引量:6
6
彭辅顺.
聚众犯罪的立法检讨与改进[J]
.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10,22(3):19-24.
被引量:1
7
王强,胡娜.
着手理论的规范学定位与功能[J]
.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11(3):144-151.
8
辛桂华.
保险公司防范汽车保险欺诈的措施探讨[J]
.经济论坛,2011(6):115-117.
被引量:2
9
徐立,周红涛.
再论“复合行为犯罪”的停止形态[J]
.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下),2011(5):155-158.
10
杨晓丽,曹浪洲,刘先霞.
浅析中国刑法中的“着手”[J]
.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25(2):22-23.
1
陈越.
论绑架罪的既遂标准[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3,34(8):121-123.
2
姚玮.
我国刑法中绑架罪若干问题探析[J]
.才智,2009,0(29):25-26.
3
谢慧.
绑架罪的单复与犯罪形态[J]
.宁夏社会科学,2012(6):15-18.
被引量:3
4
牛姗姗.
破坏军婚罪主体问题研究[J]
.科技信息,2009(30).
5
张明楷.
绑架罪的基本问题[J]
.法学,2016(4):118-131.
被引量:24
6
李良富,王列强.
渎职侵权犯罪与受贿罪竞合关系研究[J]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3(4):86-88.
7
许光.
复行为犯的实行行为研究[J]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1(1):46-48.
被引量:2
8
吴振兴.
强奸致人重伤、死亡论析[J]
.法学杂志,1994,15(5):27-27.
9
江星苒.
破坏军婚罪之我见[J]
.商业文化,2011,0(3X):26-27.
10
杨建军.
绑架罪主观目的要件要素否定之研究[J]
.政治与法律,2010(9):122-129.
被引量:1
法学
1992年 第1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