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试论两种性质的主体性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近十年来,一些热中于“文学主体性”理论研究的人,否定马克思主义的反映论,代之以抽象的人的“精神主体性”,主张“构筑一个以人为思维中心的文学理论与文学史研究系统”。本文对两种性质截然不同的主体性理论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理论探讨,指出了两种主体性的三点根本分歧。认为近年来一些人所宣扬的主体性理论,就其实质来说,是康德、黑格尔,乃至基督教神学家等唯心主义主体性理论的变种。所不同者,只是对康德等人的唯心主义错误理论作了淋漓尽致的发挥,把文学的主体性升华到万能的地位。
作者 彭启华 刘翘
出处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1991年第4期46-51,共6页 Jilin University Journal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

共引文献68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