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证明标准的“精准”理解及证据的“位阶式”审查 被引量: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伟大的英国法学家边沁曾言,"证据乃正义的基础(Evidenenc is the basis of justice)",刑事司法的应然状态即是刑事实体正义与程序正义的双重实现,由此可见,证据之于正义、之于刑事司法的重要意义.然而,单个证据究竟如何审查?其是通过怎样的途径达到证明标准?新《刑事诉讼法》(即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新法")中的证明标准,又应如何理解?
作者 王恰
出处 《中国检察官》 2013年第12期49-52,共4页 The Chinese Procurators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5

二级参考文献13

  • 1蒋秀兰.正确认识“孤证”,提高诉讼效率——谈刑事诉讼中的孤证问题[J].新疆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1):48-51. 被引量:3
  • 2田口守一.刑事诉讼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
  • 3陈瑞华.专家论坛--谈中国刑事司法改革的几个问题(下)[EB/OL].东营市中级人民法院网http://dyzy.chinacourt.org/public/detail.php:d=3260.2003-06-09.(2004-07-12.)
  • 4刘善春,毕玉谦,郑旭.诉讼证据规则[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300.
  • 5达马什卡.司法和国家权力下的多种面孔[M].郑戈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30.
  • 6龙宗智,衡静.直觉在证据判断中的作用[A].证据法论丛(第二卷)[C].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1.399.
  • 7拉德布鲁赫.法学导论[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3.125.
  • 8樊崇义,锁正杰.刑事证据前沿问题研究(续)[A].证据法论丛第二卷[C].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1.184.
  • 9[斯洛文尼亚]卜思天.M.儒攀基奇.刑法--刑罚理念批判[M].丁后盾等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55-56.
  • 10林楚方,吴晨光.杨志杰案的产生与结局[N].南方周末.2003-06-12(2).

共引文献96

同被引文献7

  • 1谢小剑.我国刑事诉讼相互印证的证明模式[J].现代法学,2004,26(6):72-77. 被引量:84
  • 2龙宗智.证据法的理念、制度与方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
  • 3陈光中.刑事诉讼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4张明楷.罪行法定与刑法解释[M]{H}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 5冯亚东;胡东飞;邓君韬.中国犯罪构成体系完善研究[M]{H}北京:法律出版社.
  • 6刘宪权.中国刑法学讲演录[M]{H}北京:人民出版社.
  • 7宗建文.论犯罪构成的结构与功能[J].环球法律评论,2003,25(128):303-308. 被引量:13

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