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日本儒学的特色与日本文化
被引量:
7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日本儒学是从中国儒学中吸取滋养,以中国儒学的发展为原动力而逐步成长的。公元5世纪初的日本应神天皇16年,百济人王仁将《论语》携入日本,揭开了日本儒学的发展史。奈良、平安时代的日本早期儒学,主要受到中国原始儒学和汉、唐经学的影响。
作者
王家骅
出处
《日本学刊》
1988年第2期37-45,共9页
Japanese Studies
关键词
日本儒学
中国儒学
日本文化
《论语》
原始儒学
发展史
原动力
平安时代
5世纪初
百济
分类号
K313.07 [历史地理—世界史]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21
引证文献
7
二级引证文献
9
同被引文献
21
1
黄艾麒.
以《诗经》中的诗句命名的日本名胜古迹考[J]
.中国诗歌研究动态,2018(2):34-43.
被引量:2
2
李寅生.
略论中国传统文化典籍对日本天皇年号的影响[J]
.日本研究,2001(2):94-96.
被引量:4
3
徐晓风.
从《十七条宪法》看早期日本儒学与中国儒学之不同[J]
.中国哲学史,1999(1):116-120.
被引量:1
4
源了园,王家骅.
关于日本的“实学”[J]
.世界哲学,1988(3):57-59.
被引量:9
5
刘金才.
中日伦理价值取向比较──以传统文化中的“忠孝观”为中心[J]
.人文杂志,1994(1):8-12.
被引量:6
6
刘金才.
论涩泽荣一“论语加算盘说”的思想主旨[J]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5-10.
被引量:4
7
王昌沛.
论日本文化的兼容与传承[J]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2(6):124-127.
被引量:14
8
陈奉林.
儒学在日本[J]
.世界知识,2006(4):58-60.
被引量:5
9
田俊.
浅谈日本传统文化对日本企业管理的影响[J]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6(1):18-20.
被引量:2
10
李光贞.
浅析中日思维方式的差异[J]
.日语学习与研究,2006(3):67-70.
被引量:13
引证文献
7
1
黄丽.
日本人重实用的文化心理[J]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29(21):14-15.
被引量:2
2
林秋雯.
中国新儒家和日本近世儒学[J]
.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2005,18(2):54-56.
3
王艳梅.
试析日本文化特质的神道决定论——读李泽厚《中日文化心理比较试说略稿》[J]
.文教资料,2009(30):73-75.
被引量:1
4
徐娟.
诚信教育视域中日本对儒家诚信观念的借鉴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0,26(3):9-11.
5
刘少东.
儒学在日本变异考论——以“忠孝观”为中心[J]
.日语学习与研究,2010(5):81-85.
被引量:6
6
李翠翠.
文化自信视域下日本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探析[J]
.文化学刊,2021(10):217-220.
7
刘剑.
浅析儒学传入对日本的影响[J]
.青年文学家,2013,0(17):228-228.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9
1
王梓秋.
凝固于日本企业文化中的华夏思想浅说[J]
.中国城市经济,2012(2):323-324.
2
牛建科.
日本神道教功能试论[J]
.日本研究,2011(1):116-122.
被引量:4
3
张超一.
传统文化视域下中日思维方式比较[J]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0(6):61-63.
被引量:1
4
莫文沁.
《赵氏孤儿》与《忠臣藏》复仇动机的比较分析[J]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4,31(9):1-3.
5
陈锦彬.
从日本儒学管窥日本文化特质[J]
.林区教学,2015,0(5):66-67.
6
莫文沁.
《赵氏孤儿》与《忠臣藏》忠孝观念的比较研究[J]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6,33(9):9-12.
被引量:1
7
陈丽名,夏天媛,郭玉娜,樊露芮.
日本汉方用药用量特点研究[J]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19,41(9):911-915.
8
饶胜男.
浅析日本国民性之实用主义[J]
.今古文创,2022(19):106-108.
9
徐家驹.
中国文化对日本文化及社会发展的影响[J]
.决策与信息,2016,0(36):54-55.
1
李伟.
浅析江户时代中国儒学对日本人文化心理产生的影响[J]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129-130.
被引量:1
2
武玉环.
论江户时代的日本儒学及其社会影响[J]
.唐都学刊,2003,19(2):16-19.
被引量:2
3
王中田.
关于日本前近代时期的思考[J]
.日本学刊,1994(4):104-114.
4
董兴华.
浅论儒学在日本的本土化[J]
.黑龙江史志,2013(17):134-134.
5
王家骅.
儒家的文学观与日本古代文学[J]
.日本学刊,1990(5):72-86.
6
同济大礼堂[J]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6(2).
7
徐晓风.
德川幕府“孝”的思想研究[J]
.求是学刊,1998,25(4):99-103.
8
杨效雷.
清朝时期中国儒学对朝鲜的影响[J]
.社会科学战线,2007(2):129-134.
9
黄宣民,陈寒鸣.
礼乐文化传统与原始儒学[J]
.中州学刊,2006(3):152-156.
被引量:4
10
王长华.
论原始儒学对中国文化传统的奠基[J]
.河北学刊,2001,21(5):51-55.
日本学刊
1988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