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胡风与中国现代文艺主潮
被引量:
9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胡风的文艺思想重新引起人们的兴趣已经有一段时间了。这种兴趣是正当的、有理由的。无论人们的主观愿望怎样相反,以及他们为实现这种主观愿望,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做了怎样的努力,中国当代文学目前乃至今后一段相当长时间里的发展,都不可能摆脱现代文学特别是现代革命文学的影响。
作者
支克坚
出处
《文学评论》
1988年第5期24-36,共13页
Literary Review
关键词
现实主义者
胡风文艺思想
中国现代文学
历史内容
客观主义
革命文学
作家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革命现实主义
政治
分类号
I06 [文学—文学理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99
引证文献
9
二级引证文献
10
同被引文献
99
1
刘宏伟.
密语写作与新政治构建的日常生活的冲撞 胡风精神苦旅之一[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1(1):157-171.
被引量:1
2
王向远.
胡风和厨川白村[J]
.文艺理论研究,1999(2):58-64.
被引量:3
3
梅琼林.
胡风现象:启蒙现实主义的理论建构[J]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25(1):36-41.
被引量:7
4
陆一帆.
论胡风的文艺思想[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26(2):33-49.
被引量:1
5
朱寨.
胡风的文艺批评[J]
.文艺研究,1985(6):14-20.
被引量:1
6
何言宏.
胡风的牢狱写作及晚年心态[J]
.文艺争鸣,1999(6):43-51.
被引量:5
7
林贤治.
胡风“集团”案:20世纪中国的政治事件和精神事件(上)[J]
.鲁迅研究月刊,1998(4):31-45.
被引量:7
8
钱理群.
胡风的回答——1948年9月[J]
.文艺争鸣,1997(5):52-60.
被引量:5
9
王毅.
聚焦于先驱者的生命状态──论胡风的鲁迅阐释[J]
.鲁迅研究月刊,1996(1):17-22.
被引量:1
10
刘再复,朱寨,丹晨,乐黛云,严家炎,缪俊杰,吕林,樊骏,陈全荣,王富仁,蒋守谦,高远东.
关于胡风文艺思想的反思(座谈会发言)[J]
.文学评论,1988(5):4-23.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9
1
吴井泉.
主体的张扬:中国现代浪漫主义诗学的理论建构[J]
.学习与探索,2007(4):195-199.
2
崔瑛祜.
窥视“胡风案”的另一个窗口——关于“胡风平反史料”的尝试性解读[J]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3(6):38-43.
被引量:1
3
范际燕.
胡风文艺思想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J]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27(1):43-50.
被引量:1
4
王福湘.
从胡风现象反思中国现代文化精英的历史悲剧[J]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5(1):73-78.
5
吴井泉,陈世澄.
七月诗派的理论基石——胡风的诗学思想[J]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1,20(6):94-98.
被引量:1
6
张联.
胡风现实主义理论的独到贡献[J]
.社会科学辑刊,2002(4):163-166.
7
王丽丽.
胡风的理论问题解析(上)[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3(1):1-26.
被引量:1
8
周燕芬.
执守与突破——胡风现实主义理论再思考[J]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6(3):13-18.
9
张大伟.
胡风文艺思想研究述评[J]
.甘肃社会科学,2003(6):9-14.
被引量:6
二级引证文献
10
1
李小燕.
《七月》与主编胡风的文艺思想[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4):109-110.
2
朱华阳.
审美现代性的多维展开——胡风与七月派的文学“意态”整体观[J]
.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21(4):17-20.
3
钮绪纯,马振宏.
试论胡风的“主观战斗精神”理论[J]
.安康学院学报,2007,19(2):73-75.
被引量:1
4
庄桂成.
全球化语境下的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兼谈建构汉语批评的一种途径[J]
.长江学术,2007(2):150-153.
5
刘咏娜.
胡风文艺思想研究综述[J]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1(3):86-90.
6
张传能.
论胡风“精神奴役论”思想及其当代意义[J]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1(6):69-73.
被引量:1
7
冷川.
2010年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述评[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1(7):184-204.
被引量:3
8
闫亚锞.
多途并进的现代性诗艺——四十年代国统区诗歌研究[J]
.文艺生活(下旬刊),2013(5):80-81.
9
周燕芬.
论胡风主体性现实主义理论的经典价值与实践意义——以路遥、陈忠实和贾平凹的创作为例证[J]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43(6):89-95.
被引量:3
10
张星星.
胡风事件研究述评[J]
.中共党史资料,2008,0(1):118-125.
被引量:2
1
任葆华.
沈从文的一封佚信及鲁迅[J]
.鲁迅研究月刊,2015(2):69-71.
被引量:3
2
甘浩.
战争梦魇缘何漫长——读喻彬的中篇小说《黄花殇》[J]
.当代小说(下半月),2010(6):33-33.
3
周勇.
略论蒋光慈对中国现代革命文学的贡献[J]
.求索,2001(4):114-115.
被引量:1
4
哈米.
铭记《雷雨》[J]
.书屋,2014,0(11):55-57.
5
王文红.
简论中国现代文艺心理学的发展[J]
.东疆学刊,2002,19(4):48-50.
被引量:2
6
沈观生.
中国现代文艺园地一奇葩——试评俞平伯的《重过西园码头》[J]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16(10):126-128.
7
张越.
维吾尔现代革命文学的开拓者——论诗人黎·穆塔里甫的创作[J]
.民族文学研究,1984,2(2):21-29.
8
王铮芳,常连玺.
探研中国现代文艺与心理学的理论交融[J]
.芒种,2012(2):227-228.
9
李怡.
鲁迅:面对人事纠缠的最后的意志——“两个口号”之争新论[J]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66-73.
被引量:7
10
马海.
老舍小说与中国现代“革命”文学[J]
.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6,22(1):46-49.
文学评论
1988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