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对于中国新诗人在接受外国诗歌过程中的“偏重现象”的探讨——兼论文学接收过程中的“偏重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二十世纪的中国新文学,是在接受世界文学的冲击和影响下进行的。这种冲击和影响,在中国新诗的发展史上,表现得最为突出与鲜明。中国新诗人在接受外国诗歌的过程中所积累的“接收经验”的丰富性,所展示的“接收形态”的多样性,为世界上许多国家未曾有过。
作者
钱光培
出处
《北京社会科学》
1988年第1期89-98,共10页
Social Sciences of Beijing
关键词
中国新诗
象征派诗歌
接收
现代派诗歌
中国诗
波特莱尔
偏重
三十年代
时代精神
中国新文学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
艾昕.
面对孤独[J]
.家庭科技,1999,0(11):2-3.
2
聂文秀.
我国诗歌创作不能走现代主义道路[J]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4,7(2):56-63.
3
张宜雷.
差异与契合——西方现代派对中国新诗的两次影响[J]
.天津社会科学,1988(3):77-82.
4
朱晓进.
在诗海里,这里也有一片帆——略论《诗帆》诗歌的成就[J]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3):45-49.
被引量:6
5
郑文波.
屠格涅夫散文诗艺术特色初探[J]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4,11(2):43-48.
被引量:1
6
周溶泉.
论中国现代象征派诗的意象美学[J]
.南通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13(4):15-20.
7
乐黛云.
论文学与艺术的关系[J]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7,4(3):1-9.
被引量:4
8
陈国屏.
摄取贵在融为新肌──外国诗歌对艾青前期创作的影响[J]
.求是学刊,1982,9(4):83-89.
9
王泽龙.
出入于“象征的森林”李金发与艾青诗歌比较论[J]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11(3):57-64.
10
曾奕禅.
论创作个性的基本特征[J]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1,22(1):1-7.
被引量:2
北京社会科学
1988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