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大时代的历史图景——读黄药眠的诗《桂林底撤退》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我一读到药老的长诗《桂林底撤退》(以下简称《撤退》),就立刻被它那恢宏的气势,奔涌的激情和韵味独具的语言所吸引。这首长达二十九章,一千六百余行的诗,是血,是火,是史,是檄。这里有犀利的讽刺和愤怒的诅咒,有深沉的悼念和热情的礼赞;有大笔如椽的总体勾勒,有精妙入微的细部刻划。它是抗战那个大时代中最凄惨的一页——1944年桂林大撤退的全景描绘,也是亲历其境的诗人的情感历程的忠实纪录,无论是对于现代文学史还是对于药老个人的创作来说,它无疑都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撤退》一诗最引人注目的是它那种史诗笔法。从时间纵向看,它为我们艺术地展现了桂林大撤退的全过程。这个过程在诗中分为三个阶段。从桂林这座“无忧之城”受到长沙失守的影响,难民涌入桂林城,谣言四起,到桂林的仓皇疏散,这是第一阶段。接着忽然又出现了所谓胜利的号外,于是人们纷纷返城,弹冠相庆,又是一派升平景象。但这第二阶段的好景不长,接下来第三阶段便是衡阳守军投敌,黄沙河失守。
作者 白少玉
出处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4期75-77,共3页 Journal of 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 相关文献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