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女性文学“雄化”之我见
被引量:
9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关于女性文学的“雄化”问题,已引起了评论界的注意。近年来,涉及到这一问题的文章日渐增多。但大多数批评者对此持否定态度。即使是一些对产生“雄化”现象的种种原因作了比较深入的探讨的文章。
作者
吴黛英
出处
《文艺评论》
1988年第2期48-52,68,共6页
Literature and Art Criticism
关键词
女性文学
女作家创作
女性作家
女性形象
文学创作
李清照
传统文化
社会生活
作品
双性化
分类号
I0 [文学—文学理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79
引证文献
9
二级引证文献
17
同被引文献
79
1
张永英.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关于妇女参政的理论认识与实践经验[J]
.妇女研究论丛,2001(z1):43-50.
被引量:13
2
张武鉴.
影响妇女干部成长因素之我见[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3(S1):30-32.
被引量:1
3
王侃.
“女性文学”的内涵和视野[J]
.文学评论,1998(6):88-97.
被引量:61
4
乔以钢.
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研究的回顾与思考[J]
.天津社会科学,1998(2):76-83.
被引量:7
5
刘思谦.
中国女性文学的现代性[J]
.文艺研究,1998(1):89-100.
被引量:88
6
张抗抗.
我们需要两个世界[J]
.文艺评论,1986(1):57-61.
被引量:68
7
吴黛英.
女性世界和女性文学——致张抗抗信[J]
.文艺评论,1986(1):61-65.
被引量:20
8
毛时安.
兰气息,玉精神——读李子云评论集《净化人的心灵——当代女作家论》[J]
.文学评论,1985(2):126-130.
被引量:1
9
宋永毅.
当代小说中的性心理学[J]
.文学评论,1985(5):34-43.
被引量:10
10
吴黛英.
从新时期女作家的创作看“女性文学”的若干特征[J]
.文艺评论,1985(4):4-10.
被引量:7
引证文献
9
1
张冬玲.
单翼的天使——现代文学中雄化女性的文化分析[J]
.山东文学,2009,0(3):73-74.
2
乔以钢.
“人”的主体性启蒙与女性的自我追求——20世纪80年代女性文学创作侧论[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7(2):1-7.
被引量:3
3
杜二敏.
“男人女性与女人男性”再探——双性和谐的女性主义思考[J]
.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2009,9(2):42-44.
被引量:1
4
何倩.
传统与时代碰撞的产物——浅析中国女性主义文学中“女性雄化”的特点及客观存在[J]
.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2011(1):53-55.
被引量:1
5
林树明.
论20世纪80年代我国文学评论中的性别意识[J]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2):83-99.
被引量:9
6
董丽敏.
历史转折中的性别主体建构困境——重读张辛欣小说《我在哪儿错过了你》[J]
.名作欣赏(鉴赏版)(上旬),2015(7):5-10.
7
孙桂荣.
从内容到形式:“社会性别”研究的新路径[J]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3(4):142-147.
被引量:2
8
张慎.
“新时期”女性主义批评与“新启蒙”思潮的重合与差异[J]
.汉语言文学研究,2020,11(1):49-55.
被引量:2
9
卞明月.
女性领导干部的成长困境与化解之策[J]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23(2):41-45.
二级引证文献
17
1
王怡辰.
性别意识观照下的女性形象——以三篇越战题材短篇小说为例[J]
.亚非研究,2020(1):113-130.
2
朱丽,陈文祥.
女性励志青春剧中的女性形象分析——以《我的青春谁做主》为例[J]
.中国西部科技,2011,10(22):80-81.
被引量:1
3
董丽敏.
历史转折中的性别主体建构困境——重读张辛欣小说《我在哪儿错过了你》[J]
.名作欣赏(鉴赏版)(上旬),2015(7):5-10.
4
乔以钢,景欣悦.
20世纪80年代女性批评主体的文学实践[J]
.社会科学战线,2015(12):138-146.
5
李晶.
从鲁迅小说中的泼妇形象看他的性别意识[J]
.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16,32(7):100-103.
被引量:2
6
唐嘉.
女性主义视域下的《北京折叠》[J]
.昭通学院学报,2018,40(3):47-52.
7
孙桂荣.
从内容到形式:“社会性别”研究的新路径[J]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3(4):142-147.
被引量:2
8
张慎.
“新时期”女性主义批评与“新启蒙”思潮的重合与差异[J]
.汉语言文学研究,2020,11(1):49-55.
被引量:2
9
李萱.
“社会大讨论”与“80年代文学”相关研究综述——“80年代文学”研究综述之一[J]
.南宁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1(2):32-38.
被引量:1
10
于文秀.
新时期以来女性文学研究范式与批评实践审思[J]
.天津社会科学,2020(4):115-121.
被引量:2
1
冷东.
“双性同体”的历史演变及文化蕴涵[J]
.文艺争鸣,1999(5):17-21.
被引量:9
2
李琼.
双性诗学理论分析[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0(13):169-170.
3
王富鹏.
论明清时期新思潮与贾宝玉的女性气质[J]
.青海社会科学,2001(1):78-81.
被引量:3
4
赵玲.
论红楼人物的双性化倾向[J]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2,14(3):61-64.
被引量:1
5
谢葳.
斯托夫人的矛盾心理在《汤姆叔叔的小屋》中的体现[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1):114-115.
被引量:2
6
何亚惠.
菲茨杰拉德与他的“美国梦”[J]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37(3).
被引量:6
7
毕嘉美.
试论《月牙儿》的悲剧意识[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8):29-29.
8
郑茗元.
弗吉尼亚·伍尔夫性别诗学观的人格创造力管窥[J]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4,4(4):99-101.
9
李娟.
“80后”女大学生双性化人格模式探析[J]
.山东省团校学报(青少年研究),2009(1):13-16.
被引量:5
10
姜云飞.
突围表演──论残雪、伊蕾作品中的“困兽”意识[J]
.当代作家评论,1998(4):115-123.
被引量:6
文艺评论
1988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