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也谈本能无意识与文化无意识——与李述一同志商榷
被引量:
3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本刊1988年第2期刊登的李述一《文化无意识》一文,引起了读者的关注,我们陆续收到了一些来信和来稿。有的来信赞同该文的观点,认为人的社会实践不但创造了人有意识的整个思维世界,而且有一部分还积淀到无意识中,成为文化无意识。有的则与该文商榷。现发表杨宏飞的来稿,我们欢迎广大读者就此问题发表见解。
作者
杨宏飞
机构地区
杭州大学教育系
出处
《哲学研究》
1988年第6期76-77,共2页
Philosophical Research
关键词
文化无意识
个人无意识
无意识现象
集体无意识
本能
心理积淀
弗洛伊德
思维
商榷
有意识
分类号
B0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22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134
同被引文献
22
1
F.L.丹玛克,李美格.
儿童读物中的男性和女性:交叉文化分析[J]
.心理科学通讯,1981,4(3):15-20.
被引量:12
2
汪名骕,崔建民.
儿童读物中的性别研究——对我国小学语文教材所做的统计分析[J]
.心理科学通讯,1988,11(5):47-49.
被引量:9
3
肖龙江.
中国文化和美国文化中儿童性别角色的社会化——小学语文课本的比较研究[J]
.外国中小学教育,1992(5):20-23.
被引量:3
4
[德]恩格斯 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M]人民出版社,1967.
5
时蓉华.现代社会心理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
6
(英)德拉梅特(Delamont,S.)著,李 文等.性别角色与学校[M]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
7
刘翔平,葛鲁嘉.男女差异心理学[M]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1988.
8
傅维利,刘 民.文化变迁与教育发展[M]四川教育出版社,1988.
9
[美]海登,[美]罗森伯格 著,范志强,周晓虹.妇女心理学[M]云南人民出版社,1986.
10
《中学教育》,1987年第3期.
引证文献
3
1
崔金赋.
论德育与文化的非意识性关系[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26(5):50-55.
被引量:2
2
朱晓斌.
从我国三种小学语文课本看儿童性别角色的社会化——兼与美国一种阅读课本的比较[J]
.教育研究,1994,15(10):52-57.
被引量:38
3
班华.
隐性课程与个性品德形成[J]
.教育研究,1989,10(12):19-24.
被引量:94
二级引证文献
134
1
孙国梁,高军峰.
浅论当前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建设[J]
.昌吉学院学报,2003(1):77-79.
被引量:1
2
何文胜.
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语文教科书的价值取向研究[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7(z1):156-162.
被引量:20
3
许晓丽.
解析英语课堂中蕴含的隐性课程[J]
.科技资讯,2007,5(23).
被引量:3
4
张果.
新课改前后教材中性别角色的比较研究[J]
.教育学术月刊,2007(8):100-102.
被引量:3
5
朱卫.
探讨我国高校体育教育存在的缺失[J]
.湖北体育科技,2013,32(8):731-732.
6
章波,夏俊,刘勤,张翮.
医学院校人文教育隐性课程的缺失与建构[J]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11):207-208.
被引量:3
7
张宏喜.
论潜在课程的设计[J]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3(4):104-108.
被引量:4
8
陈华.
高校德育应加强大学生的道德主体培养——对高校德育的一点思考[J]
.理论月刊,2003(9):134-135.
9
姚蕾.
体育隐蔽课程价值的研究[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1,24(2):228-230.
被引量:48
10
韩明.
试论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教育功能[J]
.四川体育科学,2002,21(2):73-74.
被引量:18
1
李述一.
文化无意识——一种新的精神领域的研究报告[J]
.哲学研究,1988(2):54-59.
被引量:13
2
廖永林,卞程秀.
“自我”与“他者”:文化政治与儒学复兴[J]
.江淮论坛,2013(2):84-89.
被引量:5
3
潘静.
论“无意识”思维发展的轨迹[J]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13(3):145-146.
4
易晓明.
论神话的“文化无意识”传播——兼及弗莱的神话原型理论[J]
.民族文学研究,2009,27(3):78-83.
被引量:1
5
周爱保,王亚鹏,陈姝娟,陶沙.
从经验到实证:对无意识现象探究过程的分析[J]
.心理学探新,2004,24(1):3-6.
被引量:6
6
王培娟.
无意识理论的演变[J]
.新视野,2003(4):75-77.
被引量:3
7
丁来先.
审美人类学中的“审美”问题[J]
.东方丛刊,2005(2):150-158.
被引量:1
8
黄正泉.
论人学与人生哲学[J]
.南昌高专学报,1999,14(1):14-18.
9
黄正泉.
论《周易》的道德谱系[J]
.伦理学研究,2006(6):88-95.
被引量:2
10
奥.克.季霍米罗夫,于雅琴.
研究无意识现象的理论问题[J]
.心理学探新,1982,7(2):22-27.
哲学研究
1988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