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求是学刊》
1988年第6期1-5,共5页
Seeking Truth
同被引文献19
-
1范燕宁.金融危机引发关于亚洲发展模式的争论[J].哲学动态,1998(12):3-6. 被引量:1
-
2李罗力.论亚洲经济增长模式[J].开放导报,1998(5):5-8. 被引量:1
-
3林凌.“亚洲模式”过时了吗?[J].开放导报,1998(Z1):1-1. 被引量:1
-
4朱光烈.搅拌机效应与未来文化猜想──兼评“亚洲价值”论[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1996,21(3):9-19. 被引量:8
-
5仲研.亚洲经济发展的模式与特点[J].国际金融研究,1990(10):36-39. 被引量:1
-
6李慎之.亚洲价值与全球价值[J].太平洋学报,1995,3(2):3-10. 被引量:2
-
7张海晏.“亚洲价值、西方价值与全球价值”争论的实质[J].当代韩国,1996(3):53-56. 被引量:2
-
8陈来.谁之责任?何种伦理? 从儒家伦理看世界伦理宣言[J].读书,1998,0(10):9-13. 被引量:12
-
9王永祥.韩国、日本金融危机与亚洲模式[J].世界经济,1998,21(9):66-69. 被引量:1
-
10金泓汎.21世纪亚太经济发展的新趋势与新“亚洲模式”[J].当代亚太,2000(8):3-9. 被引量:4
-
1储小平.马克思的历史尺度与东方社会理论——与张奎良同志商榷[J].中国社会科学,1989(6):93-100. 被引量:3
-
2陈璐,夏琢琼.试论廖仲恺晚年思想的根本转变[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4):70-76.
-
3曲萌.马克思的历史尺度与跨越“卡夫丁峡谷”问题——与储小平同志商榷[J].山东社会科学,1991(2):62-65.
-
4齐振海.改革的实践呼唤着哲学的改革[J].江淮论坛,1987(4):3-7.
-
5华山,王賡唐.黃梨洲哲学思想剖析[J].文史哲,1964(3):75-81. 被引量:1
-
6李洪林.献身真理——怀念黎澍[J].中国社会科学,1989(3):69-71.
-
7吴明.《李鸿章致盛宣怀遗书》不足为据[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30(1):109-110.
-
8邢立军,章文雯.论社会进步及其评价尺度[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2(1):61-64. 被引量:4
-
9储小平.社会进步的历史尺度和价值尺度[J].福建论坛(文史哲版),1986(3):49-51.
-
10廖延弼.统计规律与因果性、决定论及非决定论──兼与统计因果论者商榷[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6(2):111-1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