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中国经济体制中期(1988—1995)改革设想 被引量: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本文认为,把稳定经济和深化改革结合起来,是设计中期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按照上述思路分阶段进行改革,对前三年和后五年应有区别。目前经济生活中存在着不稳定的因素,在前三年要花力气治理环境,消除不稳定因素,重点是控制通货膨胀。对于那些有可能引起社会震动的如大步价格改革,不宜在这期间进行。但前三年改革的内容还是很丰富的:(1)改善宏观调控机制,包括政府职能的分解和转换,机构的精简,财政复式预算的推行,财政赤字不再向银行透支而用债券弥补,中央银行独立地位和职能的强化,专业银行企业化等,都可以加快步伐。(2)企业改革的重点是深化承包制,并为从承包制过渡到股份制做好准备,实行利税分流,推行税后还贷和税后利润分配;在承包中要形成新的企业家选拔和评价机制;按照政府的宏观经济调控职能和财产所有者职能分离的原则,建立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并建立相应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进行资产清理评估以摸清家底。(3)在市场改革方面,虽然对价格改革不可能采取大的动作,但局部范围的调和放仍需进行,同时要积极推进市场发育,建立市场规则,尽快形成生产资料市场,并筹建农产品期货市场,设置农产品特种基金以发挥国营商业蓄水池作用。资金市场包括短期拆借市场和股票债券市场要加快发育,劳动力市场特别是农村劳动力市场可以逐步推行,住宅商品化和房租改革也要在试点基础上加快步伐。(4)在农村改革方面,主要是推动农村土地的相对集中经营。要在鼓励出租转让的同时,发展合作农场、合股农场和家庭农场,改革农村流通体制和金融体制,以促进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对于乡镇企业也要改革其对乡镇政权的依附地位,实现自主经营和股份制。后五年的环境应该比前三年好,经济中的不稳定因素应该基本得到消除。这样,一些大的动作可以在这个阶段陆续出台,使新体制逐渐占主导地位。
出处 《中国社会科学》 1988年第4期15-36,共22页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 相关文献

同被引文献5

二级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