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作者在访问巴黎期间,漫步于卢森堡公园,沉浸在对西方文化的历史与现状的思索之中。作者的思绪上溯古希腊雅典城邦对苏格拉底的审判,指出苏格拉底之死把理性与公民责任、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留给后人去思考。在12世纪,基督教内部的人文主义者索斯伯里的约翰将理性与个人的精神自由结合起来,并且强调法律应当是理性的表现,从而使个人与社会能够在理性的基础上统一起来。17、18世纪的启蒙运动思想家用理性主义反对宗教,使人们的思想从基督教神学中解放出来,但他们把个人绝对化,强调个人追求自我利益的权利和天性,他们所提倡的"开明的自我利益"并没有弥合个人与社会的矛盾,而实际上是扩大了这个矛盾。近现代的西方思想家致力于探求"自我",使自我的地位越来越高,但其含义却越来越不可捉摸,直至尼采提出以个人的"生存感觉"为价值标准,走向了彻底反理性主义的道路;弗洛伊德和韦伯衍其绪,分别在个人与社会方面发展了尼采的理论,他们的思想成为现代西方文化体系的重要支柱。当作者即将结束自己的思想漫步时,他还注意到西方的一些有识之士对自我中心的反理性主义、虚无主义、悲观主义已经忧心忡忡,许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正致力于民族文化的重建;作者由此又联想到我国在改革开放中如何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遗产,对西方文化注意批判地吸收,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理性、自由与公民责任的关系问题。
出处
《中国社会科学》
1988年第2期3-21,共19页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