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知识分类的原则和方法新探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知识分类是一个古老而又常新的问题。在“知识大爆炸”的时代,若再按传统的自然、社会、思维三大领域的知识来划分,将会遇到不少困难,本文试从把握知识分类的实质入手,提出知识分类的新原则和新方法。
作者
鲍宗豪
机构地区
上海师范大学政教系哲学教研室
出处
《社会科学》
1988年第5期62-65,共4页
Journal of Social Sciences
关键词
知识体系
元知识
知识分类
客体
科学知识
主体
新方法
思维
认识对象
数学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9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16
同被引文献
19
1
姜振寰.
科学分类的历史沿革及当代交叉科学体系[J]
.科学学研究,1988,6(3):14-25.
被引量:15
2
左玉河.
晚清“古学复兴”:中国旧学纳入近代新知体系之尝试[J]
.史学月刊,2004(9):62-71.
被引量:8
3
王正毅.
世界知识权力结构与中国社会科学知识谱系的建构[J]
.国际观察,2005(1):30-34.
被引量:6
4
潘懋元.
加强高等教育基本理论的研究工作[J]
.高等教育研究,1994,15(1):13-15.
被引量:6
5
潘懋元,陈兴德.
依附、借鉴、创新?——中国高等教育学科建设之路[J]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3(1):28-34.
被引量:58
6
陈洪澜.
论知识分类的十大方式[J]
.科学学研究,2007,25(1):26-31.
被引量:71
7
周晓虹.
认同理论:社会学与心理学的分析路径[J]
.社会科学,2008(4):46-53.
被引量:297
8
潘懋元.
高等教育研究在中国发展的轨迹──为《高等教育研究在中国》(英文本)而作[J]
.高等教育研究,1998,19(1):1-7.
被引量:39
9
张应强.
像潘懋元先生那样做高等教育学大学问[J]
.高等教育研究,2010,31(8):15-21.
被引量:16
10
刘云杉.
告别巴别塔:走入世界的中国社会科学[J]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1,9(2):10-24.
被引量:6
引证文献
1
1
陈兴德.
高等教育学的“学科”“领域”之争——基于知识社会学视角的考察[J]
.高等教育研究,2018,39(9):46-54.
被引量:16
二级引证文献
16
1
陈兴德,张斌.
高等教育学:“交叉学科”门下的一级学科——中国高等教育学学科身份重塑的一种可能路径[J]
.中国高等教育评论,2022(2):68-81.
被引量:5
2
黄长麒.
高等教育学学科文化的内涵分析[J]
.高教学刊,2019,5(10):194-196.
被引量:2
3
闫广芬,陈沛酉.
回望百年:中国职业教育学科发展的成就与挑战[J]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46(3):101-107.
被引量:8
4
刘佳.
在政治与知识之间:共青团学科化发展的进程、格局与重构[J]
.青年发展论坛,2019,29(3):27-43.
被引量:8
5
陈兴德.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研究的经验、问题与趋势[J]
.高等教育研究,2019,0(5):49-56.
被引量:7
6
郭荣.
转向与回归: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的路径分析——基于对CSSCI期刊文献的可视化分析[J]
.现代教育科学,2019,0(11):133-139.
7
郑婷,王森.
“双一流”高校建设对高等教育学学科发展的挑战[J]
.科教导刊(电子版),2019,0(33):27-27.
8
邓秋蕊,陈善志.
教育大数据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学的学科建设[J]
.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17(4):122-128.
被引量:1
9
陈兴德.
当代中国高等教育研究的经验、问题与趋势[J]
.评价与管理,2019,17(3):8-14.
10
桑宁霞,戎乘阳.
干部教育学科建设的策略研究[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40(3):50-52.
被引量:1
1
政.
百科全书与科学[J]
.出版史料,2004(1):71-71.
2
季征宇.
设计师的个人知识管理[J]
.建筑设计管理,2006,23(6):26-27.
3
周正阳.
2010年,请将目光对准“尖子生”——新年红人、红剧、红片大点评[J]
.消费,2010(1):3-3.
4
颜蕴,李思经.
基于知识管理的农业科研机构知识分类和特征研究[J]
.农业网络信息,2005(11):10-13.
被引量:2
5
张余.
知识分类新探——关于利用《中图法》的体系和方法进行知识分类的思考[J]
.图书馆论坛,2006,26(3):175-177.
被引量:7
6
施琴芬,吴祖麒,赵康.
知识管理视野下的隐性知识[J]
.中国软科学,2003(8):96-102.
被引量:70
7
张长海.
政府隐性知识分类研究[J]
.管理观察,2008(7):62-64.
8
李荣素,方翠,姜美玉.
第一代知识管理和第二代知识管理的比较研究[J]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4,15(4):31-32.
被引量:3
9
马顺道,李永建.
隐性知识转化研究综述[J]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7(4):34-36.
被引量:17
10
李建平.
试论知识结构与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J]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4,20(4):146-152.
被引量:11
社会科学
1988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