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戴望舒开创一代新诗风的履印
被引量: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具有深厚中国传统文化素养的戴望舒,深刻地接受了法国象征派诗歌为主的西方文化的影响,获得了新的思想和新的艺术生命,改造了李金发的象征诗,叛逆了新月派,开创了中国一代新诗风。
作者
宋乐永
出处
《文史哲》
1988年第6期47-53,共7页
Literature,History,and Philosophy
关键词
戴望舒
新月派诗人
李金发
法国象征派
波德莱尔
雨巷
象征派诗人
中国传统
文化素养
象征派诗歌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40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5
同被引文献
40
1
吕家乡.
笔写自我 心系风云——评别开生面的政治抒情诗人戴望舒[J]
.学术月刊,1985,17(11):43-50.
被引量:3
2
艾青.
中国新诗六十年[J]
.文艺研究,1980(5):73-82.
被引量:43
3
凡尼.
戴望舒诗作试论[J]
.文学评论,1980(4):78-91.
被引量:6
4
阙国虬.
试论戴望舒诗歌的外来影响与独创性[J]
.文学评论,1983(4):31-41.
被引量:16
5
王文彬.
论戴望舒晚年的创作思想[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1(2):127-144.
被引量:5
6
石中晨.
戴望舒诗歌创作转向论[J]
.学术探索,2007(2):113-118.
被引量:1
7
卞之琳.《戴望舒诗集·序》[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3页.
8
胡适.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A]..胡适文集[C].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
9
刘响.《略论戴望舒的诗创作》[J].文学评论丛刊,.
10
波德莱尔.《随笔·美的定义》.伍蠡甫主编.《西方文论选》下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年版,第225页.
引证文献
3
1
唐小祥.
戴望舒诗艺的“变”与“常”——兼谈戴氏后期诗歌的评价问题[J]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5,36(3):9-17.
2
李明.
在现代和传统之间:戴望舒诗歌的审美追求及其民族化特色[J]
.求索,2003(1):193-196.
被引量:5
3
李佳,唐旭,刘晨.
浅析戴望舒诗歌的超越自我之路[J]
.青年文学家,2015,0(1X):28-28.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5
1
姚晓萍.
论勃洛克与戴望舒诗学思想的异质性[J]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2(3):77-81.
2
李伟超.
戴望舒诗歌现代性与民族性的双重追求——建构东方民族的现代诗[J]
.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7(6):67-69.
3
李婷.
浅析戴望舒诗歌语言的三重审美向度[J]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1,26(7):69-72.
4
刘晨,高大伟.
地域文化视角下戴望舒诗歌的诗性文化构建[J]
.现代交际,2016(5):78-85.
5
田云灿.
戴望舒诗歌象征手法及意义的跨越与彰显[J]
.语文教学与研究,2022(16):26-27.
1
安危.
李金发诗艺的美学特征[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2):81-85.
被引量:1
2
陈丙瑩.
戴望舒论(续完)[J]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4(2):45-57.
3
王泽龙.
出入于“象征的森林”李金发与艾青诗歌比较论[J]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11(3):57-64.
4
赵林云.
中国初期象征派诗歌意象构造得失论[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2,37(6):75-77.
被引量:1
5
刘鸿渝.
新诗格子中的思考[J]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9(2):70-73.
6
潘颂德.
王独清的诗论[J]
.宝鸡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9(2):76-80.
7
周溶泉.
论中国现代象征派诗的意象美学[J]
.南通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13(4):15-20.
8
阿静.
论穆木天的诗作兼评象征派[J]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15(3):58-63.
被引量:1
9
陆文綪.
中国象征诗派的崛起——法国象征诗对中国象征诗的影响研究之一[J]
.贵州社会科学,1988(4):21-28.
被引量:1
10
邓达泉.
从六首代表作看创造社三诗人对初期象征诗的贡献[J]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3):43-49.
文史哲
1988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