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求是学刊》
1987年第1期64-68,63,共6页
Seeking Truth
同被引文献7
-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8,9,11页.
-
2刘勰.《文心雕龙·情采篇》.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第537,538页.
-
3胡云翼.《中国妇女与文学》,第52-54页.
-
4曾觉之.《妇女与文学》,见《妇及杂志》,1931年第17卷,第7号.
-
5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主编.《中国文学史》,第3册,第996页.
-
6李开先.《词谑》二十七引何景明语.
-
7桑建中.《短篇中神品》,见《山西师大学报》,1985年第3期.
-
1汤力伟.“男悦女”与“女惑男”─—《国风》爱情诗浅论[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18(5):64-67.
-
2房加洲.郑风婚俗刍议[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6(5):88-89.
-
3张子缘.《2012》我们的生活将与别人无关[J].南方人物周刊,2009(48):94-94.
-
4小妖寂寂.十六岁信封里的青春[J].微型小说选刊,2015,0(8):47-48.
-
5柯继承.男要浪,女要囥[J].现代苏州,2014(28):111-111.
-
6徐送迎.试论《国风》中家庭婚姻诗的女性形象[J].求是学刊,1988,15(6):57-61.
-
7陈维礼.孔子不轻视妇女吗——与孔繁银同志商榷[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8,28(6):83-86.
-
8谷辅林,张积玉,周海波,李新宇.《爱情新诗鉴赏辞典》前言[J].唐都学刊,1990,6(2):19-20.
-
9叶之.新义迭出的《国风诗旨纂解》[J].天津社会科学,1992(1):96-94.
-
10陈绍炎.《国风》与人的审美观念[J].贵州文史丛刊,1993(1):13-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