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过去的文学史研究中,我们常常称道蒋光慈的《短裤党》,认为它迅速地将上海第三次工人武装起义这段光辉历史熔铸在文学作品之中了。其实比较起来,茅盾小说在描绘时代性这方面要突出得多。他的《蚀》直接记录大革命的发生、发展和失败,写作时间和事件仅隔数月,《路》反映的是一九三○年春夏之交的武汉学生运动,创作亦在同年,《三人行》的背景是“九·一八”事变后的中国,三一年六月即已发表,长篇巨著《子夜》又名《一九三○年中国的罗曼司》动笔也不过在三一年。
出处
《文学评论》
1987年第2期169-170,共2页
Literary Revi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