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文学评论》
1987年第6期173-176,共4页
Literary Review
同被引文献35
-
1王均裕.诗歌语言的变异性及其多扣位超常组合[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6,7(4):109-117. 被引量:3
-
2陈思和.当代文学中的文化寻根意识[J].文学评论,1986(6):24-33. 被引量:70
-
3许明.理性的自由:文学主体意识界说[J].文学评论,1986(5):80-87. 被引量:1
-
4洪永平.马克思主义与文艺规律问题——与陈涌同志商榷[J].文学评论,1986(4):4-11. 被引量:2
-
5杨春时.论文艺的充分主体性和超越性——兼评《文艺学方法论问题》[J].文学评论,1986(4):12-24. 被引量:33
-
6吴秉杰.论新时期小说创作中的“假定形式”[J].文学评论,1986(4):36-44. 被引量:2
-
7编者的话[J].文学评论,1986(2):144-144. 被引量:1
-
8刘再复.论文学的主体性(续)[J].文学评论,1986(1):3-20. 被引量:69
-
9宋耀良.意识流文学东方化过程[J].文学评论,1986(1):33-40. 被引量:30
-
10陈辽,陈骏涛.社会的变革和文学观念的变革[J].文学评论,1985(1):20-22. 被引量:5
引证文献11
-
1王艳,张智宏.论通感在诗歌中的语言功用[J].外语学刊,1998(3):64-66. 被引量:4
-
2贾明.传达:艺术创造活动的契机[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22(3):79-85.
-
3刘志友.怎样写:使事物陌生化,使形式难化——略论什克洛夫斯基形式主义艺术“创作论”[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24(2):79-86. 被引量:4
-
4杨剑龙.“在向着精细的地方发展”──论李金发象征派诗歌的艺术张力[J].新文学史料,2001,0(2):57-63. 被引量:2
-
5曾艳兵,陈秋红.卡夫卡与中国传统文化[J].文艺研究,2002(4):75-82. 被引量:6
-
6段曹林.新诗短语变异修辞举隅[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5,5(4):76-80.
-
7汤溢泽.对圣化钱钟书的“钱学”学者的质疑[J].湖南社会科学,2007(2):138-141.
-
8吴圣刚.80年代的文学批评——以《文学评论》为中心[J].文艺争鸣,2010(3):66-71.
-
9许莉萍.论诗的通感美[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1996,18(1):39-43.
-
10刘天文.对柳永生平考证中一些问题的质疑[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3):30-36.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18
-
1赵修翠,万燚.质疑“对比”分析——论卡夫卡《变形记》结尾用意[J].时代文学,2008(16):147-148.
-
2曾军.重译与沉默——80年代中后期对巴赫金关于弗洛伊德主义批判的接受[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6(3):73-76.
-
3夏云.模糊修辞与诗歌的表现力[J].福建外语,2001(2):61-65. 被引量:7
-
4李顺春.略论通感在中英诗歌中的作用[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6(4):90-91. 被引量:1
-
5张爱民.德国文学中的《庄子》因素[J].齐鲁学刊,2005(4):104-108. 被引量:2
-
6雍青,孙芳兰.俄国形式主义接受中的思维问题与当代文论转型[J].江西社会科学,2007,27(5):77-82. 被引量:1
-
7黎小冰.变形:一个既沉重又轻松的话题——再议卡夫卡作品的“变形”主题[J].广东海洋大学学报,2007,27(5):89-93.
-
8巩坚.如何重构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史[J].山花(下半月),2013(12):157-158.
-
9李顺春.诗人感物,联类不穷——中英诗歌中感觉通感分类比较[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1,16(3):86-90. 被引量:1
-
10那艳武,宋德发.“我已经习惯了凝视卡夫卡的眼睛”——曾艳兵先生之学术研究30年[J].中国语言文学研究,2018,24(2):248-256.
-
1俞元桂.《中国现代散文精品系列》序[J].漳州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6(1):1-3.
-
2胡媛媛.探究朱自清散文中的人性美[J].文教资料,2009(17):16-17.
-
3王金胜.论中国现代散文的“情”、“志”之美[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5,15(1):1-4.
-
4许正林.老舍的散文艺术[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17(3):29-33. 被引量:2
-
5姜源傅.回到“荷花”本身——论《荷塘月色》的审美意蕴兼与杨朴先生商榷[J].名作欣赏(鉴赏版)(上旬),2005,0(10):108-111. 被引量:3
-
6孟艳.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特色[J].文艺生活(中旬刊),2013(5):13-13. 被引量:1
-
7鲁非.雅人学士的闲适篇章——梁实秋作品中的幽默[J].阅读与写作,1994,0(3):3-4.
-
8邹雪梅.文的复杂,人的复杂——鲁迅、周作人散文浅论[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下),2011(3):52-52.
-
9吕欣蓉.中国现代散文领域中大刮“奇文风”探因[J].青年文学家,2013,0(32):14-14.
-
10杨振雄.吴伯箫散文创作思想初探[J].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15(3):76-8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