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我国古代诗论中关于赋、比、兴的理论遗产相当丰富,曾经引起许多学者的注意。前辈学者对辨明赋、比、兴的本义作了很多贡献,在1978年关于形象思维问题的讨论中,又有不少学者对赋、比、兴作了一些理论上的探讨。但是,由于未能对赋、比、兴观念演进、发展的实际过程进行认真清理,以至这些年来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并没有能够进一步深入。为此,本文拟就赋、比、兴观念的演进和发展发表一点粗浅的看法,以就正于专家学者。赋、比、兴之说始见于《周礼·春官》:“大师掌……教六诗:曰风,曰赋,曰比,曰兴,曰雅,曰颂。”这里所谓“六诗”,是说六种样式的诗歌,语意是十分明确的。《周礼》系先秦故书,儒家经典,可见,先秦时期赋、比、兴乃是三种诗体,这也就是赋、比。
出处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1987年第4期111-114,共4页
Journal of Social Science of Hunan Normal 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