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解释学的挑战
被引量:
16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如果解释学的问题果真是根据一些局部性科学,特别如神学、法学,后来还有历史学提出过,那么是德国浪漫主义首先意识到,用狄尔泰的术语,理解与诠释不仅在用文字限定的一生经历的各种证明中起作用,而且主要涉及人与人之间的一般关系和人与世界的关系。这一点在词汇派生中也可观察到,如理解一词正是如此。
作者
H.-G.伽达默尔
出处
《世界哲学》
1987年第2期53-56,共4页
World Philosophy
关键词
解释学循环
海德格尔
形而上学
德国浪漫主义
狄尔泰
历史经验
人与人
理解
权力意志
历史学
分类号
B0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60
引证文献
16
二级引证文献
58
同被引文献
60
1
李晓东.
自我理解发展理论述评[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4):87-92.
被引量:2
2
王岳川.
利科尔的解释学思想[J]
.天津社会科学,1998(4):75-81.
被引量:5
3
利科尔,李幼蒸.
解释学的任务[J]
.世界哲学,1986(3):35-45.
被引量:16
4
伽达默尔,甘阳.
效果历史的原则[J]
.世界哲学,1986(3):55-58.
被引量:14
5
伽达默尔,慎之.
语言作为解释学经验的媒介[J]
.世界哲学,1986(3):58-61.
被引量:5
6
H.-G.伽达默尔,孙周兴.
摧毁与解构[J]
.世界哲学,1991(5):22-28.
被引量:24
7
郭春发.
当代法理学的价值生成[J]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1(2):18-24.
被引量:2
8
何卫平.
解释学与伦理学——关于伽达默尔实践哲学的核心[J]
.哲学研究,2000(12):60-67.
被引量:30
9
冯建军.
以主体间性重构教育过程[J]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86-90.
被引量:84
10
彭启福.
理解的应用性与伽达默尔的“实践哲学走向”[J]
.哲学动态,2005(9):18-25.
被引量:19
引证文献
16
1
徐刘宏,何善平.
教育本体论:作为教与学的关系性存在[J]
.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04,20(3):22-25.
被引量:4
2
吉标,吴霞.
课程实施:理解、对话与意义建构——一种建构取向的课程实施观[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31(1):85-88.
被引量:37
3
吴晏佩.
对话、理解、生成与共享——现代德育过程[J]
.湖北社会科学,2005(3):147-148.
4
梁德友.
主体间的理解:思想政治教育新路向[J]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8,24(2):50-52.
被引量:3
5
张丽萍.
论解释学的教学语用学意蕴[J]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8,7(4):67-69.
被引量:2
6
于立群,李建斌.
简论理解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10):228-230.
7
杨道麟.
解释学视阈中的语文教育研究[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55(1):121-125.
被引量:3
8
邬庆儿.
解释学视角下的外语教学[J]
.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11(6):140-142.
被引量:2
9
郭春发.
德里达与解构正义论[J]
.甘肃理论学刊,2013(2):61-65.
10
张琼.
发现、发明和圆成智慧——郭昭第教授《智慧美学论纲》的学术宗旨[J]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14,34(2):123-126.
二级引证文献
58
1
郎帅.
新时代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师能力素质探析[J]
.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22,30(1):49-54.
被引量:1
2
李清臣.
中国课程实施研究:热点透视与未来展望[J]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8,24(7):107-109.
被引量:1
3
杨必仪.
网络环境下的《艺术欣赏概要》教学模式浅探[J]
.临沧教育学院学报,2005,14(3):60-62.
4
许秀娟.
论新课程实施中的教师[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07X):163-163.
被引量:1
5
赵艳红,石芳.
课程实施创生取向与教师角色的重塑[J]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9(6):193-195.
被引量:4
6
王健,胡庆山.
体育教师参与体育课程实施的影响因素及对策[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7,31(6):68-74.
被引量:20
7
张瑞,刘志军.
教师:不可或缺的课程评价主体[J]
.课程.教材.教法,2008,28(8):11-16.
被引量:5
8
谭文旗.
试论学生意义建构的策略[J]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08,8(3):121-123.
被引量:1
9
安蓉.
面向工程形成的工程知识组织[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57(1):80-83.
被引量:5
10
陈媛媛.
科学发展观视域下的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J]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3(5):103-105.
1
张志明.
谢林美学思想研究——从康德到黑格尔的重要环节[J]
.美术大观,2013(6):64-64.
2
王战牛.
德国浪漫主义对尼采的影响[J]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04,19(1):30-34.
3
徐飞强.
对德国浪漫主义的批判性反思[J]
.中外企业家,2013(6Z):260-261.
4
孙琳.
论伽达默尔解释学对德国浪漫主义的超越[J]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11,28(4):39-44.
5
黄学胜.
反叛与继承——德国浪漫主义与启蒙之间的思想关联[J]
.武陵学刊,2012,37(4):16-21.
被引量:1
6
姜永禧.
从马克思论人的全面发展看人才的发展[J]
.人才资源开发,2013(12):12-13.
7
白奚.
从孟子到程、朱——儒家仁学的诠释与历史发展[J]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6):43-48.
被引量:4
8
张卓,张光成.
论矛盾群[J]
.理论动态,2008(21):11-20.
9
М.Ф.奥夫什金尼柯夫,邓安庆.
谢林的美学思想和德国浪漫派[J]
.世界哲学,1991(6):59-65.
10
黄学胜.
德国浪漫主义与启蒙之间思想关联初探[J]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2012(3):29-34.
被引量:1
世界哲学
1987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