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佛性述评 被引量:1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佛性”的起源及其在印度的演变 佛性观念是佛教尤其是大乘佛教基本理论的一个重要方面,它的提出是佛教出世主义理论的逻辑必然。 佛教的基本观点是认为人生以及世俗世界的一切,本性是“苦”,人生自身就是诸苦的集合体,为此就要探寻形成痛苦的原因和消灭痛苦的途径,以争取达到绝对安宁的无痛苦的所谓解脱境界。佛教不是从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从社会阶级关系去寻找人生痛苦的原因,而是着重于把人看为自然体,并侧重从个人,尤其是从内心去寻求。认为个人的各种扰乱身心的迷惑苦恼,即烦恼的心理和相随而来的行为是招致人生痛苦的原因。
作者 方立天
机构地区 中国人民大学
出处 《求索》 1984年第3期46-52,58,共8页 Seeker
  • 相关文献

同被引文献22

  • 1任继愈.《中国佛性论》序[J].哲学研究,1988(6):45-46. 被引量:1
  • 2姚卫群.佛性观念的形成和主要发展线索[J].中华文化论坛,2002(2):98-104. 被引量:3
  • 3《妙法莲华经疏》卷上.《卍新纂续藏经》第27册,第1页中.
  • 4《答宋文帝赞扬佛教事》.《弘明集》卷十一.
  • 5刘剑锋.涅槃“有”与般若“空”义理论争的发展——从庐山慧远到竺道生[J].江西社会科学,2007,27(11):64-67. 被引量:3
  • 6《大乘玄论》卷3,《大正新修大藏经》(《大正藏》),台北:财团法人佛陀教育基金会出版部,1990年,卷45第42页中,37页中.
  • 7梁·释慧皎撰,汤用彤校注:《高僧传》卷6《慧远传》,北京:中华书局,1992年,第218页.
  • 8《次问念佛三昧并答》,载《鸠摩罗什法师大义》卷中,《大正藏》第45册第134页下.
  • 9《次问修三十二相并答》,载《鸠摩罗什法师大义》卷上,《大正藏》第45册第129页上、127页上.
  • 10《问实法有并答》,载《鸠摩罗什法师大义》卷下,《大正藏》第45册第136页中、下.

引证文献1

二级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