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求是学刊》
1984年第6期29-38,95,共11页
Seeking Truth
同被引文献42
-
1冉瑛.公共图书馆的市民精神——一个社会转型期视野下的分析框架[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2(6):44-47. 被引量:2
-
2袁银传.社会历史发展有无规律之争及其科学解答[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4(6):92-96. 被引量:4
-
3华薇娜.英国公共图书馆产生的背景及其历史意义[J].图书馆杂志,2005,24(1):3-9. 被引量:21
-
4兰小媛.公共图书馆——民主进程中的指示灯及催化剂[J].图书馆,2006(1):20-23. 被引量:11
-
5王子舟,马艳霞.民间读书社的兴衰与新生[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6,32(6):21-27. 被引量:23
-
6张广钦.民营图书馆的界定、类型与研究现状[J].图书情报工作,2007,51(1):6-10. 被引量:37
-
7冯景源.“艺术整体”研究的意义——兼谈中国“和平崛起”的内在关系[J].东南学术,2007(3):87-94. 被引量:1
-
8伦斯基.权力与特权:社会分层的理论[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41.
-
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39.
-
10鲍士伟 朱家治 译.鲍士伟博士考察中国图书馆后之言论.图书馆学季刊,1926,(1):82-86.
二级引证文献5
-
1吴颖.浅析我国图书馆的发展趋势[J].福建警察学院学报,2010,24(3):110-112. 被引量:1
-
2田文波.党校图书馆转型探析[J].探求,2011(4):108-111. 被引量:7
-
3陈烨.试论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的转型与创新——以温州市图书馆为例[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2(11):157-158. 被引量:1
-
4高虹.信息时代下科研型图书馆的核心职能与发展[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4,17(1):102-103. 被引量:2
-
5谢穗芬,张淑香,师晓青.图书馆非图情专业馆员转型探析[J].图书馆学刊,2015,37(10):19-22. 被引量:1
-
1刘大椿.研究马克思历史哲学的一项新成果——《马克思的历史哲学与社会主义改革》[J].中国社会科学,1991(5):190-191.
-
2刘亦冰.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形态理论与中国古史分期问题[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10(2):54-60.
-
3包晓霞.基于社会团结的包容性社会——关于当前中国社会管理的若干理论与实践问题[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11(5):68-78. 被引量:5
-
4王林平,王军.《论法的精神》对涂尔干社会学方法论的影响[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9(4):145-147. 被引量:1
-
5杨辰.阅读城市的社会学视角——评《巴黎社会学》[J].国际城市规划,2014,29(2):118-122. 被引量:3
-
6冯天瑜.唯物史观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及其遭遇[J].中国社会科学,2008(1):50-61. 被引量:30
-
7王震中.Indicators of State Formation: With a Discussion of the State Theory Based on the Four-tiered Settlement Hierarchy[J].Social Sciences in China,2012,33(2):153-16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