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廖季平“天人学”探原 被引量:5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一、廖平的经学与哲学廖平之经学,前后凡六变。其一变“平分今古”,(以《今古学考》为纲要),最为人所称道。但这只是廖平经学之“起点站”,是“下里巴人”,故和者甚众。而其四变至六变(“天人学”),则是其经学之造极处,是“阳春白雪”,故曲高而和寡,知音甚少。廖平在世时,门人中只有乐山黄镕(经华),尚能登堂入室,得其精义,其余则即以随侍几十年之长孙廖次山(宗泽),亦未能窥其门墙,而仅知其仿佛,因之,廖平晚年已有“吾道甚孤”之叹。廖平“天人学”之真谛已被埋没几十年,可称之为“绝学”了。廖平之学,素“以善变称”。所谓“变”,实即其学之逐级发展之谓。廖平经学之“变”,又表现为“立——破——立”之过程。往往前一变为“立”;后一变破前一变,又为立。于是表现为:先立后破,破后又立,立后又破又立之发展过程。但是他的破与立皆时入迷途。他的天人学产生在本世纪初中国社会大变革的时代,他的以变图存的特点正是该时代的反映,但常是颠倒的反映。他死死抱住经学,以时代的各种新知识解经,以违背常识的方法尊孔。这使得他的一些有价值的学术思想也包在了封建的老古董之中。
作者 刘雨涛
出处 《社会科学研究》 1984年第2期103-109,共7页 Social Science Research
  • 相关文献

同被引文献26

  • 1赵纪彬.哲学史方法论断想——从春秋的“人”概念看孔子“仁”的思想实质[J].哲学研究,1963(1):40-44. 被引量:3
  • 2黄开国.廖平经学第四变及其评价[J].乐山师专学报,1992,7(2):43-49. 被引量:1
  • 3路新生.《廖平<今古学考>经学思想体系中的几个问题》[J].孔孟学报,1998,(76).
  • 4章太炎.今古文辨义[N].亚东时报,1899-11-23.
  • 5侯堮.廖季平先生评传[N].大公报,1932-08-01.
  • 6蒙默.《经学抉原》重编前言[C]//儒藏论坛(第二辑).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7.
  • 7[美]约瑟夫.列文森.廖平及其与儒家历史的脱节[C]//中国历史人物论集.台北:正中书局,1973.
  • 8《国学今论》,辽宁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 9田玉.《廖平经学研究述评》[J].载中国文哲研究通讯,1995,(2).
  • 10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下)[M]{H}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引证文献5

二级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