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普列汉诺夫的社会意识两种形式学说
被引量:
3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普列汉诺夫第一次明确地将社会意识区分为社会心理与思想体系两种基本形式,提出了社会意识两种形式的学说。怎样看待普列汉诺夫的这个学说呢?它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意识理论的进一步阐明呢,还是对唯物史观的背离呢?是他哲学思想中的精华呢,还是失误呢?要回答这些问题,就要对他的有关论述作一番考察。
作者
王秀芳
机构地区
北京语言学院
出处
《哲学研究》
1984年第1期22-29,共8页
Philosophical Research
关键词
普列汉诺夫
社会心理
社会意识理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
唯物史观
哲学思想
基本形式
有关论述
社会经济关系
精华
分类号
B0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5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6
同被引文献
5
1
I.克莱恩,闵家胤.
对人类精神的马克思主义探索[J]
.国外社会科学,1984(5):24-28.
被引量:2
2
章友德.
马克思与美国史家对近代中国的不同认识[J]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3,13(3).
被引量:2
3
王建朗.
再议近代中国的革命与改良[J]
.苏区研究,2017(4):5-13.
被引量:3
4
徐杨.
传统社会心理对近代中国知识分子变革思想的制约[J]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62-65.
被引量:3
5
周子蓉.
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原因[J]
.理论与改革,1987(6):75-76.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3
1
陈蕴茜.
论社会心理对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群体转型的影响[J]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1997,34(3):84-90.
被引量:6
2
龙建强.
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是否有中介初探[J]
.和田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汉文版),2004,24(3):36-37.
3
陈云.
社会心理对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群体转型的影响研究[J]
.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21,29(S01):71-73.
二级引证文献
6
1
薛伟强.
近十年中国近代心理史研究综述[J]
.历史教学,2005(6):72-76.
被引量:1
2
李红艳.
徘徊在国家与社会之间的中国“农民”[J]
.甘肃理论学刊,2007(5):87-89.
3
杨发祥,林晓兰.
社会转型与知识分子心态——对王国维自沉的一种社会学解读[J]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4(3):77-82.
4
李君.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知识分子的心理特质[J]
.齐鲁学刊,2010(4):53-56.
被引量:1
5
许金华.
“权威主义”性格:近代新兴知识分子的心理探析[J]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43(3):103-108.
6
杨志娟,陈敏.
晚清民初中国知识分子文化回归原因初探[J]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104-109.
1
建国.
“人化的自然”与哲学的基本问题[J]
.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6,19(1):1-3.
2
陆军.
后现代主义思潮的马克思主义解读[J]
.传承,2011,0(8X):24-25.
3
薛勇民.
马克思主义社会意识作用理论的当代反思[J]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5,17(3):8-11.
被引量:1
4
王学俭,魏泳安.
马克思主义社会意识理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J]
.求实,2013(7):25-28.
被引量:4
5
肖锦全.
论社会思潮作为社会意识一个层次的构想[J]
.现代哲学,1997(1):45-49.
被引量:23
6
郭茜.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唯物史观的创新发展[J]
.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17(3):62-64.
被引量:2
哲学研究
1984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