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司马迁“成一家之言”说
被引量: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司马迁创作《史记》一书的理论与实践,详见他的《太史公自序》和《报任安书》。其中主要是说:他著述《史记》,“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司马迁是懂得天文星历的,曾主持过汉武帝时期修订历法的工作。因此,他所说的“究天人之际”,显然和风靡当时的“阴阳五行,天人感受”等诸凡“多条祥”的说教是绝然不同的。
作者
吴忠匡
出处
《人文杂志》
1984年第4期76-80,共5页
The Journal of Humanities
关键词
司马迁
“成一家之言”
《史记》
陈涉
官书
秦政
高祖本纪
究天人之际
通古今之变
史家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60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24
同被引文献
60
1
刘宁.
论《史记》的叙事风格[J]
.唐都学刊,2009,25(4):29-33.
被引量:3
2
黎虎.
殷代外交制度初探[J]
.历史研究,1988(5):36-47.
被引量:20
3
白寿彝.
说“成一家之言”[J]
.历史研究,1984(1):55-60.
被引量:7
4
江文贵.
论《史记》中人情世态描绘的特点及其成因[J]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32(2):22-25.
被引量:1
5
高振铎.
司马迁的“成一家之言”新解[J]
.贵州社会科学,1985(5):48-49.
被引量:5
6
陈子展.
“卜居”“渔父”是否屈原所作[J]
.学术月刊,1962,6(6):49-52.
被引量:5
7
程金造.
释太史公自叙成一家之言[J]
.人文杂志,1983(4):85-86.
被引量:2
8
张大可.
试论司马迁的“一家之言”[J]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3,20(3):16-24.
被引量:5
9
朱枝富.
论司马迁撰史宗旨[J]
.史学史研究,1985(4):24-29.
被引量:2
10
夏晓虹.
从男女平等到女权意识──晚清的妇女思潮[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32(4):97-104.
被引量:18
引证文献
3
1
田瑞文.
司马迁对太史令职责的理解与《史记》写作[J]
.史学月刊,2009(5):113-120.
被引量:6
2
吴宗杰,余华.
《史记》叙事范式与民族志书写的本土化[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3(1):70-77.
被引量:17
3
叶庆兵.
各家论司马迁撰《史记》宗旨评议[J]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5,30(19):40-47.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24
1
吴宗杰,余华.
《史记》叙事范式与民族志书写的本土化[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3(1):70-77.
被引量:17
2
姜克银.
话语视角下的文化人类学问题初探[J]
.宁夏社会科学,2011(5):161-163.
3
侯松,吴宗杰.
“古迹”与遗产政治的跨文化解读[J]
.文化艺术研究,2012,5(1):1-8.
被引量:12
4
吴宗杰.
重建坊巷文化肌理:衢州水亭门街区文化遗产研究[J]
.文化艺术研究,2012,5(2):19-27.
被引量:14
5
侯松,吴宗杰.
话语分析与文化遗产的本土意义解读--以衢州方志中的“文昌殿”为例[J]
.东南文化,2012(4):21-27.
被引量:17
6
王中田.
《史记》的写作思想及对现代写作的重要启示[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12(2):115-116.
7
吴宗杰,侯松.
批评话语研究的超学科与跨文化转向——以文化遗产的中国话语重构为例[J]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2,23(6):12-16.
被引量:14
8
侯松,吴宗杰.
遗产研究的话语视角:理论·方法·展望[J]
.东南文化,2013(3):6-13.
被引量:38
9
吴宗杰,余华.
民族志与批评话语分析[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13(4):11-16.
被引量:17
10
钦白兰.
曲阜“古泮池”礼性教育意义叙述[J]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5(3):284-286.
1
崔富章.
从《秦献记》《秦政记》写作年代谈起[J]
.文史哲,1979(3).
被引量:1
2
反复辟的战斗檄文——读《秦政记》《秦献记》[J]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74,14(3):62-65.
3
梁启超《光秦政治思想史》批判[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61(1):139-149.
4
郭君.
从章太炎手稿看《秦政记》的一个句读[J]
.社会科学辑刊,1981(1):115-115.
5
陈欣向.
对《读〈封建论〉的疑问试解》的几点意见[J]
.求是学刊,1975,2(2):95-97.
6
赵人龙.
秦楚之际的阶级斗争[J]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57,13(1):93-107.
7
黄宏.
论赵高复辟的社会基础[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75(3):44-46.
8
许凌云.
“焚书坑儒”应该否定[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9,15(4):24-31.
9
武汉师院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组.
张居正《杂著》(选一)注释和分析[J]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4,2(2):133-140.
10
郭人民.
陈涉起义和六国的复国斗争[J]
.河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2,22(3):72-78.
被引量:2
人文杂志
1984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