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阳湖、桐城文派歧异释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阳湖派之出现于文坛,迄今已近两百年,即以光绪元年(公元1875)缪荃孙遵张之洞嘱编《书目问答》,在集部正式立阳湖文派,与桐城派并列,也已达一百多年。这期间,世人都目阳湖、桐城为一体,称它为桐城派的支派,就是阳湖诸公,也有不少自称,文源自桐城三祖方、刘、姚。阳湖派创始人之一的张惠言就曾说:“
作者
万陆
出处
《江淮论坛》
1984年第2期112-118,共7页
Jiang-huai Tribune
关键词
桐城文派
阳湖派
桐城派
张惠言
缪荃孙
创始人
文坛
公元
程朱理学
大云山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D61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5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5
1
方铭,吕美生.
论桐城派[J]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63(1):63-80.
被引量:2
2
刘季高.
评“桐城派在社会主义社会有无作用”[J]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61(1):101-111.
被引量:3
3
许结.
说桐城派之“神”[J]
.江淮论坛,1987(2):75-81.
被引量:3
4
王凯符.
论清代骈文复兴[J]
.北京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4):57-64.
被引量:3
5
王镇远.
论桐城派与时代风尚——兼论桐城派之变[J]
.文学遗产,1986(4):81-88.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1
1
贺严,杨洲.
20世纪以来的清代散文研究概述[J]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1(4):130-135.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
1
邢海霞.
桐城派序跋研究之回顾与展望[J]
.天中学刊,2017,32(2):106-110.
被引量:2
1
陈光贻.
阳湖派主要作者简介[J]
.江淮论坛,1983(1):61-65.
2
方铭,吕美生.
论桐城派[J]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63(1):63-80.
被引量:2
3
周兆茂.
刘大櫆的哲学思想[J]
.江淮论坛,1986(2):83-88.
被引量:1
4
贾文昭.
评姚鼐《述庵文钞序》[J]
.江淮论坛,1986(1):81-86.
5
聂恩彦.
再考《京本通俗小说》[J]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13(4):61-65.
被引量:1
6
王献永.
戴名世与桐城派[J]
.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18(3):291-294.
被引量:4
7
马龙,孙思.
“国父”的法治精神[J]
.当代检察官,2013(4):35-35.
8
鞍山市慈善总会简介[J]
.当代工人,2013(20).
9
徐天祥.
试论刘大櫆的诗歌理论[J]
.江淮论坛,1989(3):84-90.
被引量:4
10
周颂喜.
篡统乎?继统乎?——论湘乡派与桐城派之关系[J]
.求索,1987(4):115-120.
被引量:2
江淮论坛
1984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