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青年学生中的早期传播
被引量: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的思想武器,它给无产阶级和被压迫被剥削人民指出了消灭一切剥削和压迫,争取彻底解放的正确道路。
作者
邵鹏文
出处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1983年第3期51-60,共10页
Jilin University Journal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关键词
学习马克思主义
知识分子
邓中夏
周恩来
北京大学
青年学生
社会主义
新民学会会员
中国
共产主义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59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18
同被引文献
59
1
周行,田子渝.
李汉俊对中国共产党创建的杰出贡献[J]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5(6):75-81.
被引量:4
2
张建卫,刘玉新.
隔膜与消解:中国青年的跨文化交流[J]
.中国青年研究,1998(3):55-58.
被引量:11
3
孙景峰.
关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与发展的若干问题[J]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31(3):4-7.
被引量:2
4
段启咸.
《共产党》月刊的历史作用[J]
.江汉论坛,1981(1):3-10.
被引量:11
5
惠中.
中国树起的第一面共产主义旗帜——《共产党》月刊述评[J]
.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20(1):10-14.
被引量:1
6
沈平平.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比较研究[J]
.史学月刊,1991(6):59-64.
被引量:3
7
黄志仁.
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胜利[J]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41(2):1-7.
被引量:1
8
张声卫.
关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几个问题[J]
.广东社会科学,1988(2):97-100.
被引量:3
9
靳德行,秦英军.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光辉历程[J]
.史学月刊,1983(4):1-7.
被引量:2
10
邹永贤.
李达同志早期对传播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贡献[J]
.学术月刊,1982,14(3):23-27.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4
1
舒畅.
《共产党》月刊研究综述[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5):141-145.
被引量:1
2
刘东海,汪慧.
新时代青年马克思主义培养工程的逻辑、境遇与超越[J]
.北京青年研究,2018,27(2):26-32.
被引量:10
3
单紫薇,夏海.
以“青马工程”创新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建设的路径研究——基于北京高校开展“青马工程”现状的分析[J]
.高教学刊,2019,5(4):43-45.
被引量:7
4
刘东海,孙婕.
共青团“三个根本性问题”与“全团抓学校”的逻辑初探[J]
.高校共青团研究,2019,0(1):66-69.
二级引证文献
18
1
张宏宇.
青马导师在“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中的价值意蕴[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24,40(7):38-43.
2
满园春.
教育培养工程的实施与创新策略[J]
.电子技术(上海),2021,50(8):196-197.
3
张大权,刘奔腾,严润泽.
伟大抗疫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育人工作探析——以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为例[J]
.高校学生工作研究,2022(2):84-95.
4
陈冠锋.
新时期高校开展“青马工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西部素质教育,2018,4(22):50-50.
被引量:1
5
王延芳.
新时代背景下发展“青马工程”的思考[J]
.青年发展论坛,2019,29(2):22-29.
被引量:6
6
宋洪兴.
新时代高职院校大学生价值观自信教育探究[J]
.现代交际,2019,0(17):53-54.
7
李博飞.
高校“青马工程”院系开展模式的路径选择[J]
.科技资讯,2019,17(27):225-226.
8
戢颖,田怡.
“双高”背景下高职院校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模式初探[J]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9,35(3):40-43.
9
王化思,李苓,李娜.
试论加强新时代高校团干部队伍建设[J]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1(6):103-106.
被引量:1
10
严永祥.
“大思政”视域下共青团组织育人模式研究[J]
.就业与保障,2020(8):149-150.
1
艾尔肯·阿热孜.
茶在回纥的早期传播及维吾尔族嗜茶习俗的形成[J]
.新疆社会科学(维文),2016,0(4):53-61.
2
李开复.
成功 自信 快乐——给中国青年学生的一封信[J]
.科技文萃,2004(8):112-119.
3
郭卿友.
试评十月革命前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J]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2):4-14.
被引量:1
4
冒炘.
鲁迅·瞿秋白与《海上述林》[J]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3):38-40.
5
徐矛.
青年毛泽东的实事求是思想[J]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3,25(6):39-44.
6
莫质斌.
罗素来湘讲学与青年毛泽东[J]
.湖南社会科学,1990(2):46-49.
7
武汉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年(1—6期)文章总目录[J]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6):131-132.
8
韩泰华.
蔡和森同志光辉战斗的一生[J]
.齐鲁学刊,1978(3):24-30.
9
刘仁荣.
毛泽东从民主主义者到马列主义者的转变(续完)[J]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1,10(3):19-28.
10
段绍珍.
五四时期反对无政府主义的斗争[J]
.中州学刊,1986(3):116-119.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1983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