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对中国式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探讨
被引量:
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建立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我国社会主义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它直接关系到立法、司法、法学研究和法律教育等各个方面的工作,是我国法制建设一项迫切的战略任务。这里,首先要解决的是一个走什么路子,建立起什么样式的法律体系的问题。
作者
王召棠
张传桢
陈鹏生
出处
《法学》
1983年第5期6-11,共6页
Law Science
关键词
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我国古代
阶级斗争
法律保障
法制建设
上层建筑
法律教育
有中国特色
法学研究
思想影响
分类号
D90 [政治法律—法学理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398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31
同被引文献
398
1
谢晖.
民间法研究[J]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
被引量:2
2
李丽.
论社会中个人应有的法治精神[J]
.政治与法律,2000(6):9-11.
被引量:3
3
陈锐.
凯尔逊的“纯粹法”理论研究[J]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2,4(3):15-26.
被引量:3
4
孙国华,杨思斌.
马克思主义关于法的本质的基本原理必须坚持[J]
.党政干部学刊,2003(4):4-5.
被引量:3
5
杜宴林,张文显.
后现代方法与法学研究范式的转向[J]
.金陵法律评论,2001(1):81-90.
被引量:18
6
郑戈.
法学是一门社会科学吗?——试论“法律科学”的属性及其研究方法[J]
.北大法律评论,1998(1):1-30.
被引量:37
7
范忠信.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哲学基础[J]
.现代法学,1999,21(2):24-31.
被引量:17
8
郑强.
美国后现代法理学概观[J]
.环球法律评论,2000,22(2):44-53.
被引量:19
9
眭鸿明.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总体精神评析[J]
.法制与社会发展,1999,5(5):12-16.
被引量:3
10
刘作翔.
法制现代化概念、释义和实现目标[J]
.宁夏社会科学,1999(3):26-32.
被引量:8
引证文献
1
1
刘雪斌,李拥军,丰霏.
改革开放三十年的中国法理学:1978-2008[J]
.法制与社会发展,2008,14(5):3-36.
被引量:31
二级引证文献
31
1
谢冬慧.
法理学30年学术史之考证——兼谈《知识之学与思想之学》一文“四大缺陷论”[J]
.东方法学,2010(5):112-122.
被引量:3
2
凌斌.
中国法学30年:主导作品与主导作者[J]
.法学,2009(6):15-38.
被引量:26
3
蒋传光,王逸飞.
新中国60年法学研究与法制建设的互动[J]
.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24(6):94-107.
被引量:4
4
林群丰.
不道德的背反:论法治本土资源论与道德理性之博弈[J]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7(4):19-23.
5
韩思阳.
法理学还要与部门法学疏离多久——以桑本谦先生的法律解释理论为分析视角[J]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10,12(1):21-26.
被引量:4
6
焦宝乾.
对我国法律方法论研究的宏观反思——背景、问题及展望[J]
.法制与社会发展,2010,16(4):116-125.
被引量:12
7
蒋海松.
学术与政治之间——新中国法理学独立品格的艰难形塑[J]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12(1):95-101.
被引量:3
8
李佳明.
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理想图景——兼评《中国法学向何处去》[J]
.中州学刊,2012(3):74-78.
被引量:2
9
李志明.
从“运动”到“法治”——中国法治转型的前历史考察[J]
.法学评论,2012,30(5):12-18.
被引量:1
10
李志明.
从“运动”到“法治”—新中国法治转型的历史考察[J]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2,14(5):132-136.
1
周戟王.
初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兼谈学习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决定》的体会[J]
.嘉兴学院学报,1985,6(1):3-12.
2
吴思明.
“三个代表”:中国式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定位[J]
.当代经济,2001,18(6):12-12.
3
胡启南,郑百灵,刘绛华.
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J]
.求实,2003(7):4-11.
被引量:2
4
谁最早提出建设中国式社会主义[J]
.共产党员(下半月),2008(11):54-54.
5
王志凡.
中国式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基本特征[J]
.党政论坛,1991(8):11-12.
6
王兴国,李吉.
制度改革是开拓中国式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保证——学习《邓小平文选》笔记[J]
.求索,1983(6):11-18.
7
费新民.
加强民主和法制建设是实现新时期总任务的保证——学习《邓小平文选》的体会[J]
.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13(4):13-19.
8
阮纪正.
中国式社会主义最初的探索[J]
.成都师范学院学报,1994,21(3):11-18.
9
吴思明.
中国共产党人与中国式社会主义现代化[J]
.中共伊犁州委党校学报,2001(3):32-33.
10
贺秉元.
毛泽东、邓小平探索中国式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贡献[J]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93,6(2):21-29.
法学
1983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