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关于法的阶级性和社会性问题的讨论综述
被引量:
3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过去,人们认为法具有强烈的阶级性。这似乎是一个勿庸置疑的观点,自从五届人大二次会议宣布剥削阶级作为阶级已经消灭以后,法学界对法的阶级性也提出不同的看法。一种意见认为,阶级性并不是法本身所固有的。主张法应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专政性的阶级压迫的规范;另一部分是普遍性的社会生活的规范。其理由: 1.早在没有阶级、没有国家的原始社会里,就产生了“历史的法”、“严格的法则”和具有明显的法的性质的习惯、制度等。
作者
黄子鸿
出处
《法学》
1983年第9期14-15,共2页
Law Science
关键词
分为两部分
阶级性
社会性问题
原始社会
剥削阶级
被统治阶级
综述
普遍性
社会生活
法学界
分类号
D90 [政治法律—法学理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441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43
同被引文献
441
1
谢晖.
民间法研究[J]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
被引量:2
2
李丽.
论社会中个人应有的法治精神[J]
.政治与法律,2000(6):9-11.
被引量:3
3
陈锐.
凯尔逊的“纯粹法”理论研究[J]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2,4(3):15-26.
被引量:3
4
孙国华,杨思斌.
马克思主义关于法的本质的基本原理必须坚持[J]
.党政干部学刊,2003(4):4-5.
被引量:3
5
杜宴林,张文显.
后现代方法与法学研究范式的转向[J]
.金陵法律评论,2001(1):81-90.
被引量:18
6
郑戈.
法学是一门社会科学吗?——试论“法律科学”的属性及其研究方法[J]
.北大法律评论,1998(1):1-30.
被引量:38
7
范忠信.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哲学基础[J]
.现代法学,1999,21(2):24-31.
被引量:17
8
郑强.
美国后现代法理学概观[J]
.环球法律评论,2000,22(2):44-53.
被引量:19
9
童之伟.
再论法理学的更新[J]
.法学研究,1999,21(2):1-19.
被引量:100
10
眭鸿明.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总体精神评析[J]
.法制与社会发展,1999,5(5):12-16.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3
1
刘雪斌,李拥军,丰霏.
改革开放三十年的中国法理学:1978-2008[J]
.法制与社会发展,2008,14(5):3-36.
被引量:31
2
周尚君.
中国法学的话语流变考略[J]
.法制与社会发展,2012,18(5):3-16.
被引量:12
3
姜小川,汪志飞.
转型社会司法理念和理论的更新[J]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3(4):88-92.
二级引证文献
43
1
张善根.
找回“家国”:法治研究范式及话语体系的重塑[J]
.政治与法律,2023(1):10-23.
被引量:3
2
王勇.
中国法理学研究的范式反思[J]
.人大法律评论,2022(2):276-298.
3
谢冬慧.
法理学30年学术史之考证——兼谈《知识之学与思想之学》一文“四大缺陷论”[J]
.东方法学,2010(5):112-122.
被引量:3
4
凌斌.
中国法学30年:主导作品与主导作者[J]
.法学,2009(6):15-38.
被引量:26
5
蒋传光,王逸飞.
新中国60年法学研究与法制建设的互动[J]
.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24(6):94-107.
被引量:4
6
林群丰.
不道德的背反:论法治本土资源论与道德理性之博弈[J]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7(4):19-23.
7
韩思阳.
法理学还要与部门法学疏离多久——以桑本谦先生的法律解释理论为分析视角[J]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10,12(1):21-26.
被引量:4
8
焦宝乾.
对我国法律方法论研究的宏观反思——背景、问题及展望[J]
.法制与社会发展,2010,16(4):116-125.
被引量:12
9
蒋海松.
学术与政治之间——新中国法理学独立品格的艰难形塑[J]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12(1):95-101.
被引量:3
10
李佳明.
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理想图景——兼评《中国法学向何处去》[J]
.中州学刊,2012(3):74-78.
被引量:2
1
朱华泽.
法律的阶级性和社会性[J]
.政法论丛,1986(1):8-12.
2
林晓翠.
试论我国现阶段消除家庭暴力的重大意义[J]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S1):65-66.
3
马朱炎.
试论法的社会性[J]
.西北政法学院学报,1986,8(3):1-4.
4
杨伟博.
试谈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法律保障机制问题[J]
.经营管理者,2014(36):260-261.
5
齐乃宽.
论法的本质属性及其特征[J]
.政治与法律,1984(6):19-21.
被引量:1
6
乔健.
浅议调动职工积极性的对策[J]
.中国工运学院学报,1992,11(1):25-26.
7
陈鹏.
社会治理创新的地方实践[J]
.新重庆,2016,0(2):41-42.
8
李力.
社会性应是法律本质论的新立足点[J]
.现代法学,1986,8(3):19-22.
9
齐慧玲.
浅谈家庭暴力中的冷暴力及其防治措施[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5,0(9):193-194.
被引量:1
10
阿合买提江.艾尔肯,努力.赛买提.
试论当代青少年犯罪的家庭因素[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1(16):62-63.
法学
1983年 第9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