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唐六典》的编撰刊行和其他
被引量:
1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唐六典》在我国古代典籍中,是《周礼》之后最系统的一部政书。由于它是唐朝官修,内容丰富,为研治唐史不可缺少的典籍之一。但是在我国,自1895年(清光绪二十一年)广雅书局本《唐六典》问世后,近九十年来,此书再未刊布,遂成难觅之典。关于《唐六典》的研究,国内也迄无专论。本文谨就《唐六典》的编撰经过、版本沿革、体例内容等问题,略做陈说,以求匡正。关于六典的研究容俟另文。
作者
张弓
出处
《史学月刊》
1983年第3期29-36,共8页
Journal of Historical Science
关键词
六典
新唐书
绍兴本
李林甫
艺文志
编撰体例
公元
日本学者
嘉庆本
十三年
分类号
K0 [历史地理—历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69
引证文献
10
二级引证文献
22
同被引文献
69
1
赵晨昕.
《唐六典》“中书令”条考[J]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S1):47-50.
被引量:1
2
王文楚.
唐代两京驿路考[J]
.历史研究,1983(6):62-74.
被引量:6
3
徐忠明.
关于唐代法律体系研究的述评及其他[J]
.法制与社会发展,1998,4(5):13-20.
被引量:11
4
王开.
陕西古代交通概述[J]
.人文杂志,1985(3):94-97.
被引量:2
5
冯汉镛.
栈道考[J]
.人文杂志,1957(3):21-29.
被引量:4
6
黄敏兰.
论中国古代故事制度的不成文法特征和功能[J]
.人文杂志,1992(3):94-99.
被引量:9
7
刘海峰.
两《唐书·地理志》户口资料系年——兼考《通典·州郡典》户口之年代[J]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37(3):77-83.
被引量:6
8
王超.
我国古代的行政法典——《大唐六典》[J]
.中国社会科学,1984(1):115-142.
被引量:4
9
刘逖.
试说《唐六典》的施行问题[J]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3(2):38-42.
被引量:5
10
钱大群,李玉生.
《唐六典》性质论[J]
.中国社会科学,1989(6):189-204.
被引量:12
引证文献
10
1
徐忠明.
关于唐代法律体系研究的述评及其他[J]
.法制与社会发展,1998,4(5):13-20.
被引量:11
2
钟兴龙.
《唐六典》撰修始末考[J]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6(3):8-12.
被引量:5
3
汪超.
《唐六典》成书问题初探[J]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5(6):48-50.
被引量:2
4
周航.
洋巴道发展的历史脉络[J]
.黑龙江社会科学,2018(6):136-145.
被引量:2
5
郭凯.
从《唐六典》相关条目浅析唐玄宗的佛道政策[J]
.兰台世界,2016(13):134-135.
6
郭声波,周航.
“荔枝道”研究三题[J]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45(2):170-176.
被引量:4
7
周宇飞.
《唐六典》中所蕴涵的历史变迁——以尚书礼部的“前世今生”为例[J]
.陕西社会科学论丛,2021,8(4):105-108.
8
唐瑾.
如何认识和利用制度史文献的史料价值?--《唐六典》相关问题研究述评[J]
.唐宋历史评论,2022(1):209-224.
9
张雨.
《唐六典》职官沿革注校勘举隅——兼论中古官制知识的传播与承继[J]
.齐鲁学刊,2023(5):49-59.
10
王书林.
唐洛阳宫集贤院址及布局考[J]
.中原文物,2023(4):72-81.
二级引证文献
22
1
陈灵海.
横看成岭侧成峰——梁启超以来的中国传统法律样式研究[J]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10,13(4):135-148.
2
冯红.
唐代法律“七杀”的研究[J]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30(2):16-17.
3
李玉生.
唐代法律体系研究[J]
.法学家,2004(5):45-59.
被引量:7
4
李玉生.
关于唐代律令格式的性质问题——与王立民教授商榷[J]
.金陵法律评论,2002(2):148-155.
被引量:5
5
吕志兴.
宋代法律体系研究[J]
.现代法学,2006,28(2):68-77.
被引量:6
6
李玉年.
元代法律体系之构建——元代法律组成解析[J]
.安徽史学,2007(3):38-44.
被引量:4
7
黄文艺.
法律体系形象之解构与重构[J]
.法学,2008(2):24-30.
被引量:26
8
钟兴龙.
唐代铸币量考[J]
.中国经济史研究,2010(2):76-81.
被引量:8
9
徐适端.
略论《唐六典》的注[J]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3(4):470-477.
被引量:4
10
张启发,石茶.
从《唐六典》看唐代行政立法的发展[J]
.兰台世界(下旬),2013(11):72-73.
1
玉井是博,曾贻芬.
《通典》的撰述和流传[J]
.史学史研究,1980(6):30-32.
被引量:3
2
王去非.
四神、巾子、高髻[J]
.考古,1956(5):50-54.
被引量:29
3
刘浦江.
《后汉书》札记三则[J]
.史学月刊,1988(5):22-22.
4
唐森.
关于唐代租庸調的数量問題——与張旭光同志商榷[J]
.史学月刊,1958(5):31-34.
被引量:1
5
張恆秀.
新唐書食貨志关于役之記載[J]
.史学月刊,1960(5):44-44.
6
武慰萱.
对于唐代租庸調数量討論的几点零碎意見[J]
.史学月刊,1958(8):29-30.
7
黄露.
《通典》与中国古代的典章制度[J]
.文学界(理论版),2010(11):224-225.
被引量:1
8
任育才.
析论唐代中央官学教育的特性[J]
.唐史论丛,2009(1):91-109.
9
高希.
大宰之职[J]
.月读,2015(9):53-56.
被引量:1
10
張旭光.
与尚钺同志商榷关于唐代租庸調的数量問題[J]
.史学月刊,1958(2):18-21.
史学月刊
1983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