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承包制”是按劳分配的一种新形式
被引量:
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分配是生产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对生产的发展有很大的反作用。而要利用好分配对生产的反作用,除坚持正确的分配原则以外,还必须有充分体现这一原则的分配形式。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农村出现的“承包制”正是体现按劳分配原则的一种新形式。
作者
杨承训
出处
《学术月刊》
1982年第1期32-36,共5页
Academic Monthly
关键词
按劳分配原则
承包制
劳动者
新形式
大包干
消费资料分配
综合经济效果
生产关系
分配形式
劳动产品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44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8
同被引文献
44
1
刘守英,龙婷玉.
城乡转型的政治经济学[J]
.政治经济学评论,2020,0(1):97-115.
被引量:14
2
宋洪远,魏佳朔.
中国小康思想的传承创新和社会建设的实践经验[J]
.农业经济问题,2021,42(9):36-44.
被引量:1
3
蒋永穆,谢强.
扎实推动共同富裕:逻辑理路与实现路径[J]
.经济纵横,2021(4):15-24.
被引量:148
4
黄国庆.
马克思按劳分配理论与我国当前的按劳分配[J]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38-40.
被引量:3
5
曲金良.
西方海洋文明千年兴衰历史考察[J]
.学术前沿,2012(6):61-77.
被引量:11
6
晏智杰.
分配制度改革和价值理论重建[J]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2,54(2):7-15.
被引量:9
7
李文星,蒋瑛.
简论我国地方政府间的跨区域合作治理[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6(1):259-262.
被引量:33
8
蓝海涛.
我国城乡二元结构演变的制度分析[J]
.宏观经济管理,2005(3):47-49.
被引量:19
9
胡联合,胡鞍钢,王磊.
关于我国社会不稳定因素变化态势的实证分析[J]
.探索,2007(6):105-114.
被引量:29
10
刘解龙.
我国分配方式的变革与选择——兼论按生产要素分配[J]
.经济体制改革,1997(6):46-50.
被引量:6
引证文献
1
1
李明星,马永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生成逻辑与实践理路[J]
.西安财经大学学报,2023,36(6):22-31.
被引量:8
二级引证文献
8
1
姚宇,刘骄阳,刘振华.
相对贫困治理与新时代共同富裕的推进——一个基于政治经济学行为实验的研究[J]
.海派经济学,2024,22(1):28-52.
2
李俊杰,马志超.
共同富裕目标下东西部协作机制重构研究[J]
.中州学刊,2024(4):66-73.
被引量:3
3
徐政,吴晓亮.
人文经济助推共同富裕:内在逻辑与实践路径[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4,45(3):122-131.
4
蒋永穆,李明星.
中国共产党领导百年农业现代化的历程、特征与经验[J]
.西安财经大学学报,2024,37(3):3-10.
被引量:2
5
聂贤波.
数字经济创新、劳动力非农就业与共同富裕[J]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24(8):40-45.
6
李明星,陈冰.
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理论逻辑、目标指向与路径对策[J]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44(4):104-113.
7
侯虹印,孙淼.
国家创新体系深度优化的中国方案:逻辑缘起、制度架构与机制保障[J]
.西安财经大学学报,2024,37(6):37-48.
8
孙伯驰.
走向共同富裕:中国“扩中”量化效果及影响因素研究[J]
.统计与信息论坛,2024,39(12):112-125.
1
王洪德.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按劳分配”的历史局限性[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5):20-25.
被引量:2
2
傅晓声,罗毅,张今声.
谈谈关于提高我国生产和建设综合经济效果的几个问题[J]
.社会科学辑刊,1982(1):53-60.
3
刘华伯.
正确理解按劳分配中的资产阶级权利问题[J]
.社会科学研究,1982(3):100-104.
4
顾志明.
消费资料的两级按劳分配[J]
.江汉论坛,1985(4):26-30.
5
陆立军.
按劳分配是无产阶级的权利[J]
.江西社会科学,1981,1(Z1):39-43.
被引量:1
6
康耀,林水.
马克思按劳分配学说与我国分配结构的改革[J]
.青海社会科学,1984(3):59-65.
7
黄晓松,李盛全,钟开贵.
对《根据多目标规划原理确定综合经济效果指标》一文的几点意见[J]
.统计,1983(11):10-12.
8
杨欢进.
《资本论》中的“工资”不是分配范畴吗——与胡培兆同志商榷[J]
.学术月刊,1985,17(4):40-43.
9
胡培兆.
《资本论》中的工资不属分配范畴[J]
.学术月刊,1984,16(5):13-16.
10
在宏观和微观的正确结合中取得最佳经济效果——兼论郑州市在调整中发挥优势的几个问题[J]
.中州学刊,1981(2):64-70.
学术月刊
1982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